其次,钱老师执教的《父亲和鸟》这一课的教学主要安排的是诵读而非默读,为什么?我认为,钱老师是从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从语感培养的机制、从课文本身的特点等角度来考虑的,对小学生来说诵读尤须加强。从读的功能效果看,诵读过程不光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还是一个感受的过程,一个感情勃发的过程、想象飞扬的过程,灵性闪现的过程。诵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更有利于内化学生的语感图式,更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更有利于实现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一篇课文,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学生容易厌烦。但是,读得不充分,课文中的形象就很难鲜活起来,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因此,要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必须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要注意读的目标、读的频率和读的方式。每一次读,都应该有每一次的具体要求,体现读的质量的动态上升过程,而不只是读的数量的简单堆砌。在读的方式上,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就语文教学而言,没有感情的课堂,如同没有清流的溪涧、没有清香的荷塘。
再次,充分发挥教师在读中的引导作用。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读,而非代替学生读。因此,老师的作用首先是放手让学生读,还学生以读的权利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这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来的时候,钱老师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读得印象平淡、形象模糊的时候,钱老师引领学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钱老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象。
总之,教师应该是学生读的唤醒者、激励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能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信地读、自主地读、自觉地读”。
以上就是《父亲和鸟》教学实录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www.kmf8.com小学频道 二年级语文教案
- 《父亲和鸟》教学实录
- › 《父亲和鸟》教学实录
- ›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 › 《父亲和鸟》说课设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父亲和鸟》教学实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父亲和鸟》教学实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父亲和鸟》教学实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父亲和鸟》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