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爱的延伸:
1.师: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是一句真诚的话;爱,是一个轻轻的接触;爱,是一个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用自己的真诚理解、安慰、关爱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是的,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同学深受感动。
2.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3.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
生:《爱的教育》!
师:让我们再快速阅读选自《爱的教育》的另外两篇文章
《我的同学科列帝》和《朱塞佩·玛志尼》——选自《同步阅读》)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静静阅读。
4.走近《爱的教育》
(1)阅读文后“资料袋”:
(2)展台展示同学们带来的《爱的教育》。
(3)师补充介绍《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幻灯出示)
《爱的教育》这本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而争相翻译出版。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说教,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日常生活。《爱的教育》以娓娓动听的语言和生动感人的事例,启迪人们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师长。
[评析]推荐文章阅读,挤进课堂,加大阅读的容量。其次,一本好书,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爱的教育》是一生中务必一读的经典,补充介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
1.阅读《爱的教育》,在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
[评析]
《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打动自己,再寻找打动自己的点,以这个点生发开去。《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打动读者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爱,生发的点是什么呢?是人物关爱他人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意,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找准了“点”,就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设计以“爱”为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其次,对于此类情感性强的文章,教师还注意把握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巧妙地引导学生在畅谈感受时,有效的运用文本的语言,既有表达的冲动,又有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在下水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本领”,丰富阅读量,并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以上就是《卡罗纳》教学实录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www.kmf8.com小学频道 四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