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四年级语文辅导四年级语文教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及点评» 正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及点评

[10-20 00:43:10]   来源:http://www.kmf8.com  四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450
概要: 师:孙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这段话。清你们读填写的部分。(师生合作读上面的内容)读写结合,练习修改师:今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感受了叶老的平和,同时还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们,我们也来试着修改一下这句话,好吗? (课件出示句子)先看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再看看怎么修改。生:“王老师望着那张画象。”这里的“张”应该改成“幅”;还有,这个“象”字也错了,应该加上单人旁。师:还有吗?生:“这张画真像我呀!”改成“这张画画得真像我呀!”拓展延伸,提出问题师:这样一改,句子就规范了。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刚才我们学的课文的第一部分里面提到爬山虎了吗?生:没有。师:别着急,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点评:教师出示句子目的在于展示这节课的学习成果。但是出示的句子,难度太低,学生不经考虑就可以照葫芦画瓢。如果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可以获得答案,那这样的训练是无效的,就像数学课上照着例题做练习一样,当离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及点评,标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kmf8.com

师:孙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这段话。清你们读填写的部分。(师生合作读上面的内容)

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师:今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感受了叶老的平和,同时还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们,我们也来试着修改一下这句话,好吗? (课件出示句子)先看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再看看怎么修改。

生:“王老师望着那张画象。”这里的“张”应该改成“幅”;还有,这个“象”字也错了,应该加上单人旁。

师:还有吗?

生:“这张画真像我呀!”改成“这张画画得真像我呀!”

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师:这样一改,句子就规范了。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刚才我们学的课文的第一部分里面提到爬山虎了吗?

生:没有。

师:别着急,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点评:教师出示句子目的在于展示这节课的学习成果。但是出示的句子,难度太低,学生不经考虑就可以照葫芦画瓢。如果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可以获得答案,那这样的训练是无效的,就像数学课上照着例题做练习一样,当离开“模板”以后,学生没有了思维的框架,就不会做了。我建议如果要让学生改句子的话,不一定改与课文完全相似的句子。可以从“规范”的角度设计,让学生对语言的规范有比较深的感受,而不只是了解到“张”与“幅”这些在课文中已经讲清楚的语言运用。

总评:

我认为这节课的特色有两个:一是把学习课文内容与学习语言表达融合在一起,二是始终把体会语言和理解人物融合在一起。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语言训练,这是由语文学习的本质决定的。这篇文章的特色就是肖复兴在叙事的同时,展示了叶老修改文章的一个个细节。执教者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特点,巧妙地把学习文本、理解文本和理解语言表达交融在一起:让我们看到,在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教课文内容,也能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教师抓住了几个细致的地方,让学生体会汉语的特点。如读出词语的韵律与节奏,对“密密麻麻”的形象理解,引导学生领会“删”的字形与字义教师也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比如,出示“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等三个完形填空,让学生填写句子。教师还能够利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指导朗读,不是要求学生读出某种心情或某种感受,而是用不同提示语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

叶老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可能主要还是来自《爬山虎的脚》,但是对叶老本人他们知之不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引导学生走近叶老。教师抓住了“认真”“平和”,让学生感受到“如春风拂面”,这些感受和叶老批改文章结合在一起,非常自然。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把叶老的年龄、职位说出来,虽然不是直接介绍,但是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一个“平和”的叶圣陶。这样对人物的理解就不是僵化的、概念的,而是真实可感的。

以上就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及点评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www.kmf8.com小学频道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页  [1] [2] [3] 


Tag: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学 - 四年级语文辅导 -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