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计划总结数学计划总结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 正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

[10-20 00:41:51]   来源:http://www.kmf8.com  数学计划总结   阅读:8894
概要: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这些都可以供学生认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时操作用。 2.口算练习卡片 3.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学具。 4.数的组成练习卡片 这是为使学生掌握数的组成的练习材料 5.计数器 这是演示20以内的数和计算用的一种教具。 6.绒板 这是用来演示数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用的教具。 7.钟面 8.方木块 可以用来数数和演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9.小棒 本学期每个学生要准备20根小棒。 10.数位表 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标签:数学教学计划,数学教学总结范文,http://www.kmf8.com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这些都可以供学生认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时操作用。
2.口算练习卡片
3.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学具。
4.数的组成练习卡片 这是为使学生掌握数的组成的练习材料
5.计数器 这是演示20以内的数和计算用的一种教具。
6.绒板 这是用来演示数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用的教具。
7.钟面
8.方木块 可以用来数数和演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9.小棒 本学期每个学生要准备20根小棒。
10.数位表 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用。
六、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4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上一页  [1] [2] 

www.kmf8.com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初中化学资源网 ]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数学计划总结数学教学计划,数学教学总结范文计划总结 - 数学计划总结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