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正文

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900
概要: (14)“因为我身上裹着的是我的父母!”选自《中青亮点》2007年08期8.开篇两段写“北极,被称为世界的冰窖”“一片永远也望不到边的冰天雪地”这一环境有何作用?(3分)9.父亲为何到处去寻找着适合做“被褥”的材料?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10. 第4段说“父亲作出了一个大胆、新奇的决定,它开始用嘴一根一根地往下使劲拽着自己身上的绒毛。”这个“大胆、新奇的决定”指的是什么?(2分)11.第10段有这样一句:“夫妻俩相互谦让,各自都争着要拽自己身上的绒毛,但谁也争不过谁,谁也劝不住谁。”据此说说小绒鸭的父母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分)12.第12段写小绒鸭“悄悄流下了它很少流下的泪水——那是被爱融化成的春水……”结合情境,说说此时的小绒鸭心里都想了些什么?(3分)(二)叫声师母(17分)杨轻抒那年秋天,枫叶铺满了进村的小路,
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14)“因为我身上裹着的是我的父母!”

选自《中青亮点》2007年08期

8.开篇两段写“北极,被称为世界的冰窖”“一片永远也望不到边的冰天雪地”这一环境有何作用?(3分)

9.父亲为何到处去寻找着适合做“被褥”的材料?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10. 第4段说“父亲作出了一个大胆、新奇的决定,它开始用嘴一根一根地往下使劲拽着自己身上的绒毛。”这个“大胆、新奇的决定”指的是什么?(2分)

11.第10段有这样一句:“夫妻俩相互谦让,各自都争着要拽自己身上的绒毛,但谁也争不过谁,谁也劝不住谁。”据此说说小绒鸭的父母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分)

12.第12段写小绒鸭“悄悄流下了它很少流下的泪水——那是被爱融化成的春水……”结合情境,说说此时的小绒鸭心里都想了些什么?(3分)

(二)叫声师母(17分)

杨轻抒

那年秋天,枫叶铺满了进村的小路,师母就是踩着厚厚的枫叶进村的。

师母进村之前我们就认识她了——是在韦老师桌上的镜框里。韦老师说,你们的师——不,是未来的师母就要来了!

韦老师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星星一样明亮的光彩。

我们仔细打量镜框里未来的师母,披肩的长发,高高的鼻梁,白白的皮肤——师母是城里人呢,城里人才这样漂亮。

师母终于来了,跟照片上一样漂亮的师母踏着枫叶终于来了。

我们从山上采来大堆大堆的野菊花装饰韦老师那间原本是寺庙厢房的寝室,三柱从家里背来了土豆,棉花从家里背来了玉米,石头使劲地用一把湿柴生火,脸黑得就像图片上的钟馗一样。我们又把几个月前就捉来熏着的一只野兔在山泉水里洗得干干净净,要给师母做一顿香喷喷的土豆烧野兔。

师母坐在那一丛丛的野菊花里,尝着我们做的野兔烧土豆,吃着吃着就哭了,师母哭得很伤心。

韦老师也哭了,韦老师背着我们擦眼泪。

然后师母走了。师母不要我们送她,师母一个人背着行李,拿着原本放在韦老师桌上的镜框,哭着出村了。

枫叶在师母背后飞落下来,像血一样红的晚霞。

我们都很伤心,我们用野菊花装饰的宫殿没能留住师母,我们的野兔烧土豆没能留住师母,我们那清澈的山泉和晚霞一样的红枫叶没能留住师母!

更严重是,我们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师母了!我们得有一个师母!

终于,石头斩钉截铁地对棉花说,从今以后我不再跟你一块儿上学了!

眼泪汪汪的棉花问:“为什么呢?”

石头说,咱们村就你最漂亮,你嫁给韦老师吧,你当我们的师母!

三柱也表示赞同。

棉花见大家都用渴盼的眼神望着她,点点头说好,那好——可是,棉花有些担忧,这得等我长大才行呢!

石头说,我们等你长大!

我们就盼望棉花快些长大,盼望棉花比我们长得都快,长大了的棉花就可以嫁给韦老师了,棉花嫁给韦老师我们就有师母了。

后来我们毕业了。

我和石头、三柱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读大学,10年过去了,我们也踏上了讲台。

我是在讲台上又见着棉花的。

棉花没有食言,等刚到20岁,棉花毅然嫁给了已经满面沧桑的韦老师。

那时候棉花已经当上了村上的代课老师,正参加中师函授,而我和石头恰好是那所函授学校的老师。

下课之后,我和石头走到棉花面前,向棉花深深地鞠了一躬,叫了一声:

师母——

棉花哭了。

选自《今日文摘》2007年第7期

13.本文的人物刻画较为生动,试找出下列人物描写的方法。(3分)

(1)肖像描写:

(2)心理描写:

(3)语言描写:

14.破折号有解释说明、语意转折、声音延续、意思递进等用法,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3分)

(1)师母进村之前我们就认识她了——是在韦老师桌上的镜框里。( )

(2)棉花见大家都用渴盼的眼神望着她,点点头说好,那好——可是,棉花有些担忧,这得等我长大才行呢!( )

(3)下课之后,我和石头走到棉花面前,向棉花深深地鞠了一躬,叫了一声:

师母——( )

15.“师母终于来了”,“我们”都为她做了些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16.文中有哪几处写到了枫叶,有什么作用?(4分)

17.本文是一首哀婉动人的奉献之歌,你深深地被谁打动了?说说理由。(4分)

(三)三峡(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 ) (2)林寒涧肃( )

(3) 沿溯阻绝( ) (4)或王命急宣( )

19.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绝囐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其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间 D.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20.翻译文中划线语语句(3分)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1.理解内容填空。(3分)

(1)写山高峻的句子是:

(2)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22.在写景时,运用修辞往往能增强表达效果。请指出下面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有话聊聊吧(50分)

23.活力是什么?活力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的有声有色,课间的神采飞扬,操场上的顽强拼搏。活力是蓬勃的朝气,活力是旺盛的生命,活力是和谐温馨,活力是不懈的追求……

同学们,你是如何理解活力的?请以“活力”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同步练习

上一页  [1] [2]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