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卷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汉字写出拼音。(4分)
①驯( )良 ②cuǐ( )璨
③亘( )古 ④浩hàn( )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为了酬建长城站,他呕心砺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
②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衡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顶苍穹,40多年时间,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数百名航天员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②相呼相应湘江阔, 。郑谷《鹧鸪》
③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④ ,童稚携壶浆。白居易《观刈麦》
⑤ ,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
⑥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⑦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 》
4.成语是一个特殊的固定词组,大多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但也有三个字组成的,先看例子:
安乐窝 泛称安逸的住处
东道主 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闷葫芦 难以猜破的哑谜,弄不清楚的事情
请你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2分)
①比喻事后才采取措施
②指忘记年龄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5.五月中旬,奥运圣火传递到了苏州,学校的校刊为这一活动设置了专栏:燎原。请你简要分析这一专栏名称的创意。(2分)
第二部分(38分)
阅读《黔之驴》,完成6—9题。(10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 ) ( )
庞然大物 驴不胜怒
A 然往来视之 B 高处不胜寒
益习其声 因跳踉大阚
C 益狎 D 虎因喜
放之山下
E 蔽林间窥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
9.读完这则寓言,试从驴的角度,谈谈你有什么启示?(2分)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10-13题。(11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
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0.这篇新闻的标题改成“人民解放军渡江”好不好,为什么?(2分)
11.下面的句子哪一句是议论?并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 )
A.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B.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2.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中横线处,并说说这些词语的作用。(3分)
消灭 歼灭 击退 击溃 封闭 封锁 切断 斩断
13.新闻力求措辞准确简洁,请在文中找出一例,并做具体分析。(2分)
阅读《沁园春 雪》,完成14-17题。(9分)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4.《沁园春 雪》上阕写景,通过静态、动态、想象中景色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请你说说这些景色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6.“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请你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3分)
- 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卷
- › 2016年度初一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 › 初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 › 初一年级教学计划精选
- › 初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 › 初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 › 初一年级政治上学期教学计划
- › 初一年级上册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
- › 课标版初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 初一年级《童趣》基础知识点整理
- › 初一年级《童趣》基础字词
- › 初一年级《童趣》课文原文译文
- › 初一年级《童趣》课文原文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卷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卷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卷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