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18题(14分)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15.以上出自________所写的《济南的冬天》,他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等。(3分)
16.“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划线句A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水写的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_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__。你能否从语段中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古诗词阅读(18分)
(一)阅读《观沧海》,回答下列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9.《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3分) 20、《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诗?(3分) 21.《观沧海》中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比为自己的形象,表现了____________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下列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2. 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2分)
。
23.试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4分)
24.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分)
。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4. ①拟人 ②比喻和拟人 ③比喻 ③拟人 ④拟人 ⑤反问
5. B A A B 6.(1)鸦雀无声 (2)虚张声势 (3)囫囵吞枣 (4)不耻下问 7.略 8.略
二、(一)9.略 10. 触觉 嗅觉 听觉 11.新 美 力 12.春花图 春雨图
13.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草富有生命活力的特点。“偷偷”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之间长出地面的那种情态,好像跟你捉迷藏的调皮孩子似的那样可亲可爱,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此外,“钻”字也用得特别好,把春草坚韧有力地破土而出的情状描绘得极富神韵,赞美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以上两个方面,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14.拟人句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者把花写成争胜好强、热情奔放的人,为了扮靓美丽的春天而争先恐后、热烈开放,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特点。
(二)15.老舍 舒庆春 舍予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
16.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地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17.拟人 蓬勃的生机
18.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 空灵的蓝水晶 如:这是张小水墨画。
三、(一)19.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2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1.把大海的广阔比作自己 表现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22.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 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3. 不可以换,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莺和燕都富于季节的敏感,是春天的象征,代表了春天的来临。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能显现出一种春的活力,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24.早春景象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新泥
相关推荐:
-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 ›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 › 第四单元第1课天气与生活同步练习(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 › 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达标检测
- › 2016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附答案)
- ›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试题(湘教版)
-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016)
- › 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 › 2016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 › 2016年度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