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过关测试试卷» 正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过关测试试卷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411
概要: 我为光明而燃烧,我为奉献而燃烧,我为美丽而燃烧。我燃烧,我美丽!我美丽,我燃烧!16.本文与《行道树》一样都是用第几人称写的?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3分)17.作者以小星星赞扬什么人,赞扬什么精神?(3分)18.文章第三节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19.文章语言明白如话,但不乏含蓄,不乏优美。试找出你所欣赏的一个句子加以赏析。(5分)句子:赏析:三、文言文阅读(25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吾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过关测试试卷,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我为光明而燃烧,我为奉献而燃烧,我为美丽而燃烧。

我燃烧,我美丽!我美丽,我燃烧!

16.本文与《行道树》一样都是用第几人称写的?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3分)

17.作者以小星星赞扬什么人,赞扬什么精神?(3分)

18.文章第三节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9.文章语言明白如话,但不乏含蓄,不乏优美。试找出你所欣赏的一个句子加以赏析。(5分)

句子:

赏析: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6分)

不亦说乎: 吾日三省吾身:

可以为师矣: 是知也:

吾尝终日不食 敏于事而慎于言

21.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有许多到现在还具有强大生命力。请说出从甲乙两文中概括的还在使用的三个成语:⑴ ⑵ ⑶ (6分)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2分)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1分)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三、写作:(50分)

24.请学习《行道树》托物寓意的写法,写一篇题为《美哉, 》的文章,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二或第三人称。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41分)

2. 缀、濯、雏、剔、猝、泯、玷、旷

3、(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 罔、殆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D. 5.B. 6.A 7.(1)冰心 《飞鸟集》(2) 这首诗通过对墙角小花孤芳自赏的委婉嘲讽,意在告诫人们做人处世应当谦虚,切勿骄傲。生命之花,总是在谦逊的心境中绚烂开放。一旦陷入孤芳自赏之中,就会枯萎凋谢。意对即可。8.略 9.略

二、现代文阅读:(59分)

10. 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

11.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的大大跌落了

12.为环境污染的严重和人们的麻木不仁而悲凉

13.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14.对比,突出行道树贡献的无私和人们的麻木

15.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16. 第一人称,运用这种自白的方式可以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有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

17. 平凡的人,奉献精神

18. 突出小星星的无私奉献精神

19.句子可以自选,赏析只要从语言角度均可

三、文言文阅读

20.愉快 反省 可以凭借 这 曾经 谨慎

21.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等

22.(1)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3.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生活中的“君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四、作文

相关推荐:

上一页  [1] [2]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素质检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