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2017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卷五» 正文

2017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卷五

[05-18 21:32:3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651
概要: 三 文言文阅读(20分)(—)(8分)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①追之。杨子日:“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日:“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日:“亡之矣。”日:“奚亡之?”日:“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垃乙丘丛甚也。.” (列子·说符》)注释:①竖:童仆。2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①杨子之邻人亡羊 ②又请杨子之竖追之22.补出句子中的省略成分。(2分)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2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2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二)富人之子(12分)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艾子谓其父日:“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①蜞家?”父怒日:“吾之子敏②而且恃多能③,岂有不通世务者耶?&rdq
2017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卷五,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三 文言文阅读(20分)

(—)(8分)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①追之。杨子日:“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日:“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日:“亡之矣。”日:“奚亡之?”日:“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

垃乙丘丛甚也。.” (列子·说符》)

注释:①竖:童仆。

2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

①杨子之邻人亡羊 ②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22.补出句子中的省略成分。(2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2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2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富人之子(12分)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艾子谓其父日:“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①蜞家?”

父怒日:“吾之子敏②而且恃多能③,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日:“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④之罪。”

父呼其子而问之。其子嘻然笑日:“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⑤日:“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日:“非其父不生其子。”

(《艾子杂说》)

注释:①克:胜任。 ②敏:灵敏,聪明。 ③多能:多种本领。 ④妄言:乱说,造谣。 ⑤愀然改

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齐有富人,家累千金( ) ②其二子甚愚( )

③吾当妄言之罪( ) ④每以布囊取来( )

26.参照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②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27。你觉得富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都有哪些错误?(3分)

28.艾子说:“非其父不生其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

四 作文(30分)

29.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母亲、父亲及所有的亲人,老师、同学甚至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都可能给过我们温馨的关怀,使我们的内心泛起过涟漪,引起过震颤,请选择其中的一 件事,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B 6.D 7.工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见不贤而内白省也 ③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④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拈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8.①郭沫若 郭开贞 《女神》 《星空》 ②安徒牛 丹麦 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丑小鸭 ③丘 仲尼 春秋 思想家 教育家 9.①假如 ②称心如意 10,过渡:承±:肩卜,进而介绍其他的“出奇”之处: 11.有山有水,阳光普照,温暖舒适.恬静 明媚- ]2.通过写济南人在冬天的独特感受来衬托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13.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u儿: 14.小山摇篮图 对济南的爱恋和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 15.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 16.卑贱孤傲 17.提示:①一生短暂,热爱生活; ②不惧环境恶劣; ③坚守岗位; 斗‘i地不争,与人有益;⑤工作辛勤; ⑥美化环境; ⑦从不炫耀: ⑧知恩图报……只需写㈩二点即给满分-1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9.言之成理即可 20.略21.①结构助词,的 ②代词,羊 22.杨子 邻人 23.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24.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至于误入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25.①积累 ②很 ③承担,担当 ④从 26.:》您的孩子虽然很好,却不了解社会上的事务,以后怎么能胜任家务呢? ②只问您的孩子“所吃的米是从哪儿来的”;如果他们知道这个问题,我愿意承担造谣的罪责: 27.富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两条错误:一是不教育他们,使他们不通世务;二是护短,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 28.从字面上看,艾子是在讽刺富人本人世不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实际上.这句话还揭示了父子一脉相传的剥削阶级本质: 29,略

相关推荐: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