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面所给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清澈(chè) 湛蓝(zhàn) 石碣(jié) 唱和(hé)
B.支撑(chēnɡ) 贮蓄(zhù) 一髻(jì) 宛转(wǎn)
C.抖擞(sǒu) 蓑衣(suō) 酝酿(niànɡ) 黄晕(yūn)
D.镶边(rǎnɡ) 流淌(tǎnɡ) 犬吠(fèi) 凝神(ní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2分)( )
A.坚韧 温晴 梦寐 洪托
B.朗润 心心然 静默 舒活
C.稀疏 栖息 禅心 唤醒
D.竦峙 枯藤 溪水 清列
3.下面各组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2分)( )
A.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次北固山下:停泊在北固山下。
B.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C.津津自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玄奥:玄秘深奥。
D.响晴:响亮晴朗。 卖弄:炫耀。
4.根据要求写出课文语句。(2分)
(1)曹操的《观沧海》中实写所见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在特定时间内,游子无限悲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写上句或下句。(2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3)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4)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
6.填空(2分)
(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_______家,_______家,诗人。
(2)辛弃疾是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词人,我们学了他的_______词。
7.下列句子中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对偶)
B.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拟人)
C.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排比)
8.为下面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_______(A.冒 B.钻 C.长)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放下_______(A.品尝 B.饱尝 C.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3)看吧,由_______(A.清亮 B.清澈 C.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4)_______(古老坚固、历史悠久、德高望重)的老桥,是我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何其芳的《秋天》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共有三个自然段三幅画面,依次是:田园之秋、清江之秋、心灵之秋。
B.《观沧海》一诗表现了曹操的博大胸怀。
C.只要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那么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亲密的朋友,这便是《山中访友》告诉我们的。
D.“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
10.“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句话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大师,这句话写了_______种色彩,将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7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2分)
12.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_______图,并由眼前的花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如果用一句成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4分)
13.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花的哪些特点?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4分)
14.指出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4分)
①赶趟儿:
②遍地:
15.本段文字中,实写是描写春景,虚写是运用联想。请你把这段文中虚写的句子填在下面。(2分)
16.文中“闹”字用得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2分)( )
A.“闹”字表现花丛中蜜蜂多、蝴蝶多。
B.衬托出花朵繁茂,盛开的花儿的甜香。
C.成千上万的蝴蝶、蜜蜂嗡嗡地叫,显示春天来了。
D.写出蜜蜂之多,场面壮阔,群蜂之多。
17.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方法。(2分)
(二)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18~24题。
凡在北国过过冬的人,总都是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炉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鸭梨儿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 正月初一 元宵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尽脱。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 ›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 › 第四单元第1课天气与生活同步练习(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 › 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达标检测
- › 2016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附答案)
- ›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试题(湘教版)
-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016)
- › 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 › 2016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 › 2016年度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