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会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所以在文中将此幻象称为“鬼市”是可以理解的。(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4、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课文分析]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咏雪》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是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末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优点。
《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写法与前一则相同。
一、重点字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而:片刻。 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离开。 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定 。 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引:拉 。 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 (“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集会)
二、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您正午却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我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柳絮”飘飘扬扬的样子,极似雪花飘落的神态。(不仅限此答案,只要有道理即可)。
2. 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答:融洽、欢快、轻松等家庭氛围。(答出两点即可)
文中“儿女”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元方入门不顾表示了他的什么态度?
答: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答: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略)
5.“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略)
6.你认为元方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译文: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文知识点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 ›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 › 第四单元第1课天气与生活同步练习(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 › 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达标检测
- › 2016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附答案)
- ›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试题(湘教版)
-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016)
- › 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 › 2016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 › 2016年度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课内古文知识点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课内古文知识点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课内古文知识点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课内古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