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644
概要: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第一部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耀()造()无y()浩()2.释词:⑴母亲是个好劳动。好劳动:⑵我依然看到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蹒跚:⑶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绚丽:⑷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汗马功劳的。汗马功劳:3.“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以“小巷深处”为题含义深刻,“小巷深处”究竟有什么呢?5.海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和(  ) 耀(  ) 造(  ) 无y(  ) 浩(  )

2.释词:

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好劳动:

⑵我依然看到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蹒跚:

⑶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

绚丽:

⑷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汗马功劳:

3.“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以“小巷深处”为题含义深刻,“小巷深处”究竟有什么呢?

5.海伦•凯勒是    国      、       。

6.莎利文老师教了海伦•凯勒什么?

7.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邓稼先,那就是:他是一个 的人。

8.《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两题:

其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其二:慈母手中的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⑴上述两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分别是     和     。

⑵其二是活用两句古诗而来,这两句古诗是 。

⑶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9.依据句子后面括号内的意思,请为下面语句标出重音。

⑴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不是篮球)

⑵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你别推托了)

⑶我知道你会打台球。(只有我一人知道)

⑷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不一定会做台球)

⑸我知道你会打台球。(只知道你,别人我不清楚)

⑹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你瞒不了我)

第二部分:

(一)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0.选文直接照应课文开头的句子是 ,照应了开头的哪一句?

11.讳言“母亲死了”,而说“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2.“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是指 。

13.将选文分成三个层次,并归纳层意。

14.从作者来讲,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就我们来讲,尽忠于我们的民族,最重要的是要作什么?

15.两个“尽忠”,其目的是什么?

16.“创造了”和“创造着”区别何在?

17.母亲的平凡和伟大分别表现在哪里?

18.在母亲灵前写下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多项选择)

A、对母亲深沉的爱

B、报答祖国和人民以报答母亲的坚强决心

C、一个革命者博大的胸怀

D、同国民党集团战斗到底的决心

(二)

母亲•儿子

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她正患病在床,临走前他娘将他唤到床前摸了又摸,然后满仓一步三回头地当兵去了。

满仓出事那晚,风很大,地上有水洼的地方结着薄薄的冰。满仓是在抢修线路时,水泥柱突然倒塌,压在他身上。在抬往连队的路上,满仓示意班长凑过头来,丝丝缕缕地说道:“不要让我娘晓得,不然她会受不了的。”说罢头一歪,去了。

满仓去后不久,连队掀起了学习满仓字体的热潮。满仓档案上填的是初中毕业。其实初中就上过一年。兵们投入地练着满仓的字。满仓家里有哪些人,有几亩地,有几头猎,兵们了解得很清楚,一封封信飞向那个小山旮旯里,信首都称娘。

满仓娘收到每一封信都欢天喜地的,请人念完后还要摸一摸,好像那就是满仓的脸。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不能在屋里哭。全村人都知道满仓其实已经永远回来了。就在村口东山坡上,满仓是他们指导员和政治部组织科一位干事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带回来的,这些只瞒住了一个人,满仓娘。

过年前,满仓说要回来看娘。过年的气氛很浓了,空气散发着炮仗的火药香味儿,满仓又来信说,有任务,回不来了,同时寄回了一张照片,还有些药物、营养品。其实那照片,只是个和满仓穿一样衣服的兵。满仓娘把照片贴在胸口,直唤满儿。

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没有回来。满仓娘收到好多好多的信、药物、营养品,还有76张照片。满仓生前的连队那时正有76个兵。

满仓已是超期服役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醒过来了,她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前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他晓得,他会伤心的,影响他做事……”说完,满仓娘干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一叠厚厚的、盖着红色三角邮戳的信,忽然停住不动了。

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哭开了。

19、小说的主人公是            。

20、小说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语言是母亲、儿子各自临死前几乎相同的语言,这是因为                     。

21、满仓去后,满仓连队为何学写满仓字?这一情节连同本节的其他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22、小说中最为奇特但又真实可信的情节应是哪个情节?它为什么奇特又真实可信?

23、“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表现了人物一种                     的情感。

[1] [2]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