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语文试题» 正文

七年级语文试题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766
概要: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到别处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路20里啊。3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20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真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3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3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3午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3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
七年级语文试题,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到别处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路20里啊。

3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20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真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3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3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3午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3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抚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第1段中“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一句中的“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2、文章前两段写父亲对自己不是“特别的喜欢”、“不关心”有何作用 (2分)

3、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 “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2分)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 “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一句中的“第一次”说明父亲直到 “我”考上县一中才开始关心“我”。

B、“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说明“我”已被父爱深深地打动,决心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亲。

C、“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暗示家里生活的拮据,能卖的都拿出去卖钱了。

D、“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是说“我”已习惯过艰苦的生活,对 父亲的好意并不领情。

5、同宿舍姐妹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明了什么?(2分)

6、请在文中任意找出两个能够表明“我”对父爱的理解或感谢的句子。(2分)

(1)

(2)————————————————————————————。

( 三)乘船(13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忧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俱( ) (2)欲( ) (3)宁( )(4)遂(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王 欲 舍 所 携 人。

4、从华歆、王朗所作所为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作文:(40分)

不知不觉中,一个多月过去了。这一个多月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你觉得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 。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

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工整、清晰。书写2分。

(3)文中不得涉及真实人名或班级,否则扣2—5分。

 更多内容请点击:

初中> 初一 > 初一语文试题

上一页  [1] [2]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第一学期初一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