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调研试卷» 正文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调研试卷

[05-18 21:32:3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202
概要: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2.解释加下加点词。(2分)①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② 不能称前时之用③ 泯然众人矣④ 贤于材人远矣2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 或/以钱币乞之D. 余闻之/也久24. 翻译句子。(3分)①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②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25.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本文中第①自然段中“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神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于纸上。B. 本文是王安石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散文随笔,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调研试卷,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2.解释加下加点词。(2分)

①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 不能称前时之用

③ 泯然众人矣

④ 贤于材人远矣

2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 或/以钱币乞之

D. 余闻之/也久

24. 翻译句子。(3分)

①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5.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中第①自然段中“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神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于纸上。

B. 本文是王安石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散文随笔,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C. 最后一段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D. 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详写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最终沦为平庸之辈。略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26. 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是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3分)

第三部分:写作表达。(50分)

27. “雨露滋润禾苗壮”,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滋养,你的生命之树也离不开“雨露”的滋养,你的“雨露”也会让其他花朵绽放。请你以“雨露”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感情真挚,书写工整。

上一页  [1] [2] [3]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2017年苏教版七年级册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