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竺可桢全集》第二卷,有删改。)
【注释】①蝃蝀:音当地dìdōng,虹。②公厘:毫米的旧称。
9、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下定义、列数字 B、引用、打比方
C、打比方、列数字 D、引用、列数字
11、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从虹的颜色、形状可推知天气情况。
B、天空呈现出的各 种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C、晕的大小、颜色都可以预报天气。
D、云呈现的高低、方向、厚薄与天气的 关系。
12、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形成的。
B、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
C、晕有 大小之分,大晕是低云所成,小晕是高云所成。
D、云向东移,预示着晴天;云向西移,预示着阴雨天。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16分)
(一)《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3、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乐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已经)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C、学而时习之(有时)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
D、其恕乎(大概) 诲女知之乎(女孩)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人不知而不愠
A、温故而知新 B、思而不学则殆
C、任重而道远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译文:和朋友交往 是不是讲诚信呢?
B、《论语》作为孔子的代表作品,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历来都被视为儒家经典。
C、第一则不仅阐述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乐趣,还讲了为人态度,即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的不了解甚至误会。
D、从全文看,曾子所看重的美好的品质主要有忠心、诚信、弘毅、谦虚和善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②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③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长通掌,掌管 ②逆:违背 ③走:跑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今子食我( ) (2)兽见之皆走( )
1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译文:
19、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并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
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
20、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五、 综合题(共 6分)
21、某校七(1)班同学进行“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请你也参加到中间来。
(1)请你纠错——小华写了一段文字并读给小红听:“茫茫星空,以它的神奇寐力,召唤栖(xī)身于地球的人类,让他们满怀炽热的情感,世世代代燃烧着奔向它的渴望……小红听后对小华说:“你读错了,这里“栖”应该读 ,“寐”正确的写法是 (2分)
(2)请你列举——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新词、新流行语进入我们 的视野,如“粉丝”、“山寨”等。请你在列举两个词语。(2分)
(3)请谈看法——大街上挂出两条广告;
一明惊人——眼镜广告 衣衣不舍——服装广告
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六、 现代文阅读(共14分)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 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22、选文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用原文的词语回答)(2 分)
2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联系下文来看,妙处有三点:(3分)
- 20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