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屋檐上滚落下的雪花,消失在金黄色的光中。四处里灯火通明,整个城市像一块发光的琥珀,照亮了野外被风吹起的雪,照亮了踏雪归来的人脚下的路……在一片银白色里温柔了那串长长的脚印。
⑤是谁拥有这张至高无上的通行令,占据了所有的地面和天空——快乐的人们,在漆黑的角落里燃起火龙一样的爆竹;宁静的夜空里,间或有色彩缤纷的烟花绽放,点燃了夜空的激情。烟花散处,如流星闪烁,照亮了树上每一根细小的枝桠,保留下了脸上每一丝幸福的笑容,人们已经放开了脚步,向新年进发。
⑥清晨,路中央不知被谁堆出了一个样子可爱的雪人,胖胖的脸庞,红红的鼻子,黑如点漆的眼仁,他是谁梦里的人呢?
⑦狂欢了一夜的人们还在沉睡中。院子里贴满猩红的剪纸,树干上、窗棂上、院门上……
⑧路上穿梭着赶早拜年的人,并相互传递着心里的祝福和感恩。
⑨清晨的阳光把树枝的影子照在斑驳的墙上,对联映红了门口的积雪,倒贴的福字里更有说不完的年的味道。太阳出来了,像一张红红的铜锣,敲响新年的开始……
(选自《青年文摘(红版)》2007年第3期)
11.阅读第②段,为什么“在这场年底下起的大雪面前,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3分)
12.全文洋溢着浓浓的过年的气氛,年的味道无处不在,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年的味道,请摘录下来。(不少于四处)(4分)
13.本文的语言十分优美,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例句除外),按下面例子写出你喜欢的理由。(3分)
例:雪飘下来,不断飘下来,是谁的衣裳,飘落到麦苗的身上,积蓄着体贴的温度。
我喜欢这一句将飘落的雪花比作衣裳,用“积蓄着体贴的温度”将雪花写得含情脉脉,充满温暖感。
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理由
14.结合本文来看下面链接的材料,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不少于两点)
(1)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冲击本土节日,引起了舆论对民族文化的反思,过洋节还是过土节一时争论不休。
最近,有媒体曾就“春节、中秋、圣诞以及情人节等10个节日中你最想过哪一个”做了一个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居首,其他传统节日也均排前列。
(2)“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的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3)酝酿已久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从2008年开始实施,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不仅有所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还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农历除夕也将法定放假。
(三)阅读《三峡》一文,完成15—19题。(共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略无阙处 ( ) ②虽乘奔御风 ( )
③良多趣味 ( ) ④属引凄异 (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7.李白诗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与本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的山峰特点相同?请用一个字概括这一特点。(2分)
18. 你认为文中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9.水的流量、流速、落差等都是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必需要考虑的因素,请你从文中找出“三峡适合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的两个依据(先写出原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明)。(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共40分)
20.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以初中生活为素材。③要写出真情实感。
带给我快乐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20分)
(一)(8分)
1.níng\恬、誓、xié(2分,写出2个得1分,写出4个得2分)
2.略(6分,每一得分处有错字、漏字、多字则该句不得分)
(二)(9分)
3.(1)“老爸,这星期过得特别紧张,今天作业不多,能不能先让我玩会儿电脑放松放松再做作业啊?”(2)“乖儿子,爸爸同意你的要求,不过,你说今天作业不多,老爸觉得你还是先把作业做完了再玩电脑,这样玩电脑才能够玩得尽兴,你说呢?” 4分)
4. 修改。(5分)(1)“好比”与“如同”删去其中一个;(2)删掉“使”字;(3)将“追逐”,改为“青睐,(或“喜爱”“追捧”)(4) “燥”改“躁”;“映”改“印”。
(三)(3分)
5.(1)刊物的编辑要做辛勤的蜜蜂,从文艺百花园中采集智慧的花粉,酿成甜香的蜜,奉献给读者。(2)众多的读者要像蜜蜂勤劳采集花粉酿蜜一样,广泛浏览文章,获取智慧的甘露。(答对一点得两分,答对两点得3分。扣住绿色作答也是一个好的得分点。意对即可)
二、(共40分)
(一)(共14分)
6.文章论述了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及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2分)
7.对一闪念的想法进行反复思考、琢磨。(2分)
8.作者并不同意这一观点。细读选段⑥,即可得知作者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在于能否能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事例:鲁班发明锯子;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幼儿园小朋友自行创作一幅画。(观点及理由2分,事例2分,共4分)
- 初一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 ›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测试题(湘教版)
- › 初一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试题
- › 2016秋初一上册英语月考试卷
- › 2016年初一上册英语第一次月考试题
- › 2016初一上册英语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 › 2016年初一上册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冀教版)
- › 2016初一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 2016年秋期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有答案)
- › 2016年新版初一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
- › 2016初一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有答案)
- › 2016年初一上册生物期中试题
- › 2016初一上册生物月考试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