⑼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⑽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我心里不止一次埋怨过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曾经有过许多成败与得失的现在的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是多么用心良苦!
⑾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
⑿如果母亲任由我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
⒀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能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总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12、概括叙述文章内容。(40个字以内)(4分)
(提示:人物、事件、感受)
13、第⑷段中“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因为 ,“又感到手 里轻飘飘的”是因为 。(4分)
1 4、第⑼段中“我”听完母亲的话后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试以“我想:”开头,结合 上、下文,简写在下面。(4分)
我想: 。
15、本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2分)
A、顺叙 B、插叙 C、倒叙 D、补叙
16、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简要谈一点。(5分)
(三)《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7填空(2分)
《论语》:记录 的书,共20篇,是 经典著作之一。
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省:____ 说:______ 信:____ 女:
19.请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二个(2分)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
21. 认真阅读第十则,思考回答:(4分)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三、表达•交流(40分)
22.题目: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 答案:
1. 略(每空0.5分,共4分)
2. 略(每句1分,第8句每句0.5分,共10分)
3.示例:(3分)示例:小李,你好,你们的家园在这次地震中遭到重创,我们深表同情。天灾无情人有情,这里就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的亲人,希望你能化悲痛为力量,在这儿安心学习, 学好本领以后为重建家园出力。(符合语境、语言得体即可)
4.(略)(5分)
5(13分)(1)(2分)chàn xiǎn (每空1分)
(2)(4分)播应改为拨 憾应改为撼(每处1分)
(3)(3分)示例:清清的河水需要我们的维护,水如脸,勿使生痘痘。
(4)看法:(1分)能针对此类语言现象,写出明确的看法即可。
理由:(3分)本题不设标准答案,能 与看法一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的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如联系实例辩证分析也可。
6、田畴春图 河畔春图 天空春图 果园春图(4分)
7、颜色、长势、 麦苗儿精神焕发,柳丝婆娑(4分)
8、呢喃 喧嚷(2分)
9、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2分)
10、对春的热爱、赞美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11、略(4分)(符合条件即可)
12(4分)母亲没有帮我要回游园活动中被人抢走的奖品,只让我系好鞋带及成年后对此的感悟。
13、(4分)得到一份奖品 奖品被抢走了
14、(4分)略15、(2分)A 16、(5分)略
17、(2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儒家
18.(4分)反省 通“悦”,愉快 诚实 通“汝”,你
19.(2分)如:温故知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死而后已 等
20.(4分)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体会与认识,凭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21.(4分)(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22.略 作文评分标准见中考评分标准
- 七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 › 初一语文寒假作业:2016七年级期末总复习模拟测试题
- › 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 七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 › 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 › 七年级期中测试
- › 七年级期中考试作文_ 生活因挫折而精彩
- › 教而不思则罔——七年级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 › 2016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试题•语文
- › 2016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语文
- ›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模拟试题
- › 七年级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练习题
- › 树人中学2016学年(下)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