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正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973
概要: 10、任选一句,说说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选( )句: ▲11、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3分)▲12、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请你探究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三)阅读小说《飞翔的馒头>,回答问题。(15分)飞翔的馒头那是一个特别寒冷的日子,大朵大朵的雪花,纷纷扬扬地在空中飘着。父亲来到学校的时候,正是中午。小林子刚吃完饭,正和同学们一起趴在教学楼的楼杆上,伸手接着从天空飘落的雪花。小林子看见父亲瘸着腿,冒着风雪,从校门口一瘸一拐地走向教学楼时,愣了一下,手里的雪花慢慢地融化了。小林子跑下楼,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冻得僵硬的脸瞬间就活泼了起来,笑笑,双手忙捧到嘴边,哈了哈气,随后伸手帮小林子拍了拍身上的雪花,拍完,从身上掏出一个布包解开,拿出一大叠的零钞,说:“这是两百元,你拿着,买点啥好吃的,不要亏了自己的身体。”说完,把钱递到了小林子的手上。小林子吸了一下鼻子,拿着钱,看着父亲,眼睛顿时就有了湿润的感觉。父亲伸手摸了摸小林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10、任选一句,说说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选( )句: ▲

11、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3分)

12、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请你探究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三)阅读小说《飞翔的馒头>,回答问题。(15分)

飞翔的馒头

那是一个特别寒冷的日子,大朵大朵的雪花,纷纷扬扬地在空中飘着。

父亲来到学校的时候,正是中午。小林子刚吃完饭,正和同学们一起趴在教学楼的楼杆上,伸手接着从天空飘落的雪花。小林子看见父亲瘸着腿,冒着风雪,从校门口一瘸一拐地走向教学楼时,愣了一下,手里的雪花慢慢地融化了。

小林子跑下楼,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冻得僵硬的脸瞬间就活泼了起来,笑笑,双手忙捧到嘴边,哈了哈气,随后伸手帮小林子拍了拍身上的雪花,拍完,从身上掏出一个布包解开,拿出一大叠的零钞,说:“这是两百元,你拿着,买点啥好吃的,不要亏了自己的身体。”说完,把钱递到了小林子的手上。

小林子吸了一下鼻子,拿着钱,看着父亲,眼睛顿时就有了湿润的感觉。

父亲伸手摸了摸小林子的脸,又问:“吃饭了没?”

小林子朝父亲点了点头。

“要吃饱。“父亲边说边从身上摸出一个冷得干硬的大馒头,递给了小林子。

小林子看着父亲,摇摇头,没接!说:“爸,你吃!我不饿。“小林子知道,那是父亲从家里带来的,是父亲的中午饭。

父亲说:“我没事,走快点,早点赶到家,还能吃上午饭。你上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饭咋行?“

小林子看着父亲,刚要伸手接,这时,站在楼上的几个同学朝小林子吹起了口哨。小林子愣了一下,转身看了看楼上,红着脸,把手缩了回去。

父亲发火了,一把抓住小林子的手,说:“叫你接着你就接着!咋不听话呢?现在营养跟不上,把脑子费了咋办?”说完,把馒头硬塞进了小林子的手上。

小林子拿着大馒头,站在那里,脸更红了。

同学们“轰”的一声笑了起来。口哨声,尖叫声,起哄声,响成了一片。

父亲抬头看了看楼上的同学,脸也微微地红了红,叹了一口气,又拍了拍小林子肩膀上的雪花,然后转过身,蹒跚着腿,一瘸一拐地往校外走。

小林子看着父亲的背影,身体立马僵成一根木棍,鼻子酸了酸,想说点啥,嘴张了张,结果啥都没说。

同学们全跑下来围在了小林子的旁边。同学们一下来就开始抢夺小林子手上的馒头。小林子红着脸,把手中的馒头高高地举在了头顶。同学们却不依不挠,紧紧地把小林子围在了中间,一边抢夺馒头,一边不停地说着一些嘲笑的话语。

小林子举着馒头,看着大家嘲笑的眼神,脸上终于挂不住了,转身看了看父亲。

父亲背着一身雪花,已经走到了校门口。

小林子转过身,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同学,重重地哼了一声,忽然手一扬,那干硬的馒头,就犹如一只飞翔的小鸟,划着抛物线,直接飞向了教学楼旁边的操场。(A)

父亲来到校门口,临出门,想再看一眼小林子,一转身,恰好看见了那飞翔的馒头。父亲愣了一下,脸一下就白了。父亲站住了,看了看站在同学们中间的小林子,父亲紧紧地咬了咬嘴唇,右手慢慢地捏成了一个有力的拳头。

小林子看见父亲转身的瞬间,立时就吓傻了,不知所措。

父亲瘸着腿,忽然朝小林子跑了过来。

小林子忙扒开同学们的包围,迎着父亲跑了过去。

父亲跑到小林子面前,推开小林子,跑向了操场。父亲捡起馒头,用手擦了擦上面的泥土,看了看,放进嘴里,慢慢地嚼了起来。

小林子跑到父亲面前,抱着父亲,泪水慢慢地就淌了下来。(B)

此时,天空的雪花,越飘越大。

13、文章以“飞翔的馒头”为题有何好处?(3分)

14、本文人物描写细致传神,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各写出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4分)

(A)小林子转过身,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同学,重重地哼了一声,忽然手一扬,那干硬的馒头,就犹如一只飞翔的小鸟,划着抛物线,直接飞向了教学楼旁边的操场。

(B)小林子跑到父亲面前,抱着父亲,泪水慢慢地就淌了下来。

1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说说其作用是什么?(5分)

16、文章的结尾处父亲嚼起沾了泥土的馒头,这个镜头令人低头沉思,你从中想到了哪些?(3分)

(四)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题。(13分)

【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练。

【乙】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②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③,栽④两行,相去⑤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⑥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病涉:对往来涉水感到不适。②嘉佑:③蘧蒢(qú chú)、刍(chú)槁:芦席、草把。④栽:才。⑤去:距。⑥汱(quǎn):原指水落貌,这里指汲水。.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患其塔动 ▲ ②贻以金钗 ▲

③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 ④人皆伏其精练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又为一墙,亦如此 匠师如其言

B.方两三级 余年幼,方出神

C.久欲为长堤 郑人有欲买履者

D.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 相去三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人皆伏其精练。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