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正文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351
概要: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下面请参考www.kmf8.com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希望您的语文成绩能够突飞猛进的发展。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补充文中空白处。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与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饮大泽( ) ⑷弃其杖( )3.翻译下列句子。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⑵未至,道渴而死⑶弃其杖,化为邓林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答:5.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答:6.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答:基础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7-12题。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 )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 )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l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下面请参考www.kmf8.com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希望您的语文成绩能够突飞猛进的发展。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饮大泽( ) ⑷弃其杖(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5.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

6.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基础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7-12题。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 )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 )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 )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 )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

7.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意思为 。

8.在文中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9.由文中的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成语: ,它比喻

10.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的故事有何用意?

答:

11.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答:

12.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训练二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7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三)、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8-14题。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8、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

B、 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 汝见我不(fǒu,同“否”)?

C、 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

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

9、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⑶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0、翻译语句。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对面取人物

11、“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12、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答:

13、“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答:

1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一起长大的玩具>同步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