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全国政协常委刘泽彭在政协分组讨论上,对小沈阳走红现象表示了担忧,他认为近年来中国文化正在“迷失方向”,走向低俗。他同时表示,春晚在宣扬低俗文化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停办。他说:“过去我们讲的‘雅俗共赏’,其中的‘俗’指的是民俗或是通俗,而不是低俗。而现在,(我们)引导老百姓去看的是一些低俗文化,南边一个周立波,北边一个郭德纲,东北还有一个小沈阳。”
评论:
⑶我们应该如何传播高雅文化?请提出你的两条建议。(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与鉴赏(10分,每空1分)
9.默写填空及诗歌鉴赏。
(1) ,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畏浮云遮望眼, 。(《水调歌头》)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必将向前发
展的哲理的诗句是 , 。
(5)《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明自己仍然期待得到重用的语句是
;
(6)诗歌鉴赏 (3分)
绝句
①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时②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
②飞球:杨树籽。
诗篇借 景象抒发了 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文 言文,完成9--13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1),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0、解释加点的词。(4分)
(1)礼愈至( ) (2)俯身倾耳以请( )
(3)弗之怠( )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11、翻译句子(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2、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些共同点?(3分)
13、请另举出两个勤学苦读的名人名例(4分)
三、现代文阅读 (40分)
(一)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20分)
⑴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 堂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⑵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⑶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⑷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⑸老师说,性别。
⑹女。大家刷刷写下。
⑺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
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l4岁.我妈妈该有38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母亲的年龄。
⑻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⑼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走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儿有点弯曲什么的。
⑽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幺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 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儿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妈妈的腰杆儿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⑾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的,又好像不太像。
⑿老师说,请同学们再接着写,今天,妈妈穿的是什幺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据。
⒀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壳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正即就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 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幺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过。
⒁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能写完整、写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 事难写,而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⒂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那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⒃每个人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身影……
⒄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作者:孙道荣,有删改)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 › 七年级语文家庭作业:《 藤野先生》练习题
- › 七年级语文家庭作业优化测控:《诗五首》
- › 七年级语文家庭作业之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 ›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 2016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 人教版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 2016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学计划
- ›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