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855
概要: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的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的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

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

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

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16.文章写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5分)

17.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 (5分)

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18.“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5分)

19.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5分)

20.读完全文,你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      之情,同时,也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          之心。 (5分)

【参考答案】

一、1.B 2.C 3.A 4.A 5.①A ②B 6.C 7.C

二、8.(1)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多余的人 小人物(2)《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介甫、北宋(3)周树人 浙江绍兴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呐喊》《彷徨》

9.(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让生活充满了温馨

11.(1) 学习困难、同学不理解、家长的误会、青春期的反叛等;(2)面对、搁置、倾诉、转移;(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三、(一)12.(l)曾经 (2)完成( 3)相当( 4)渐渐

13. C 1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5.(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二)16.老师的一句话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17.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学生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18.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9.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20.感激  关爱

上一页  [1] [2]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训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