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385
概要: 12.第④段写的是“春花图”,而划线的句子却写蜂蝶的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13.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请加以赏析(可从词语、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自选角度加以分析)。(4分)(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2分)(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2分)14.品读《春》后,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2分)(二)山就这么高(13分)(仲利民)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12.第④段写的是“春花图”,而划线的句子却写蜂蝶的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13.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请加以赏析(可从词语、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自选角度加以分析)。(4分)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2分)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2分)

14.品读《春》后,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2分)

(二)山就这么高(13分)(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的雅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年5月,有改动)

15. 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6. 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分)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2分)

17.本文与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都是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困难”的问题,但又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在对待困难上的不同之处。(4分)

(1)《山就这么高》: (2)《走一步,再走一步》:

18. 你赞成这位父亲的教育方法吗?请联系生活,简述理由。(3分)

(三)《论语十则》节选(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2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 ) (2)学而不思则罔 ( )

2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矣 徐喷以烟

C. 为人谋而不忠乎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为之怡然称快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2.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道德修养方面,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请选择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2分)

(四) 学奕(8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使弈秋诲二人弈( ) (2)为是其智弗若与( )

24.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虽与之俱学

A. 观之,兴正浓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学而时习之 D.鞭数十,驱之别院

2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26.为什么同样是学下棋,一个能够成功,而另一个却失败了?(用原文回答) 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2分)

四、作文(40分)

27. 请按下列要求完成作文。

还记得出门时被妈妈拦住逼你喝牛奶吗?还记得坐在电脑桌前被爸爸强行关机押回书桌吗?还记得你在大嚼田园汉堡时妈妈喝着红茶微笑地注视的神态吗?还记得你做错事时老师严厉的目光吗?爱是絮絮叨叨,琐琐碎碎,爱是细微末节,鸡毛蒜皮……请在横线上填上爸爸或妈妈或老师,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默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