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只因为我的存在,她便有了那么大的信心吗?我在瞬间想起了我的推三阻四,整张脸像着火了一样热了起来,而我的心,开始狠狠地发痛。
(19)这时,新一炉的面包热腾腾地端了出来,芳香像原子弹一样的炸开。我前面的那位妇女转过身来:“我们换一下位置,你先买吧!”
(20)我一愣,连忙谦让:“不用了,你等了那么久。”
(21)她已经走到我身后,略显苍老的脸上明显有生活折磨的痕迹,声调却是天生只有母亲才有的温柔和决断:“但是你母亲已经等了二十几年了。”
(22)她前面的一位老太太微笑着让开了,更前面的只回身看一眼,也默默地退开去。我看见,她们就这样,安静地、从容地,一个接一个地,在我面前铺开了一条小径,一直通向柜台。
(23)“快点啊,”有人催我,“你妈还在家里等你呢。”
(24)我怔怔地对着她们每一个人看了过去,而她们微笑着回看我,目光里有岁月的力量,也有对未来的信心,更多地,只是无限的温柔。
(25)刹那间,我分明知道,在这一瞬间,她们看到的不是我,而是她们长大成人的儿女。是不是一切母亲已经习惯了不提辛苦,也不提要求,惟一的小小的梦想,只是盼望有一天,儿女们会在下班的路上为自己提回一袋面包呢?
(26)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通往柜台的路一下子变得很长很长。我慎重地走在每个母亲的情怀里,就好像走过了长长的一生,从未谙人事的女孩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27)终于读懂了母亲的心。
(选自《读者》,有删节)
提示:醍醐[tí hú]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5、“母亲情怀”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4分)
6、文中两次出现“心血来潮”,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分)
第一次:
第二次:
7、(18)段中画线句“我在瞬间想起了我的推三阻四,整张脸像着火了一样热了起来,而我的心,开始狠狠地发痛。”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为什么“脸像着火了一样热”?为什么“心”“狠狠地发痛”?(6分)
11、(19)段中“新一炉的面包热腾腾地端了出来,芳香像原子弹一样的炸开。”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B. 本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生动、感人。
C. 本文大量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人物的思想。
D. 文章详写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略写了母亲春游的行动,这样就影响了中心的表达。
(二)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第10-14题。(18分)
南 极 冰 架
(1)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赏了南极冰架的景观。
(2)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间,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公里。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行,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3)据目前考察结果,A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罗斯冰架和菲尔克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B我们首次来南极洲乘坐的“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立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渐向海洋中推移。
(4)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处,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有冰架送出去的冰山占了84%。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望远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
(5)冰架是一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的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零下20摄氏度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水团”。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海水温度记录零下23摄氏度。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它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这表明,冰架对它临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10、选出对文段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第(2)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南极冰架形成的过程。
B. 第(3)自然段介绍了南极冰架的面积及其形状特征。
C. 第(4)自然段以厄麦里冰架为例介绍了南极冰架不断加厚和形成冰山的情况。D. 第(5)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呼应,点明了这次南极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11、结合第(2)自然段,请你找出第(3)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4分)
12、请分别说明第(3)自然段中,A、B两个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6分)A:
B:
13、第(4)自然段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4、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3分)
(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第15—21题。(14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划线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