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语文综合性检测试题» 正文

七年级语文综合性检测试题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895
概要: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下面请参考www.kmf8.com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综合性检测试题”,希望您的语文成绩能够突飞猛进的发展。七年级语文综合性检测试题一.(17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10分)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已有一个多月了,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cháng yáng在浩淼的知识海洋里,撷取了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老师的 A (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更让我们míng刻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去读书。因为多读书,读好书,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bì益的事情。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成语填入A处(1分)A处应填3.为了激发同学们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决定于10月20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举办七年级全体学生参加的读书动员会,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为营造活动氛围,礼堂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
七年级语文综合性检测试题,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下面请参考www.kmf8.com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综合性检测试题”,希望您的语文成绩能够突飞猛进的发展。

七年级语文综合性检测试题

一.(17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10分)

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已有一个多月了,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

cháng yáng在浩淼的知识海洋里,撷取了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老师的 A (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更让我们míng刻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去读书。因为多读书,读好书,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bì益的事情。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成语填入A处(1分)

A处应填

3.为了激发同学们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决定于10月20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举办七年级全体学生参加的读书动员会,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礼堂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2分)

(2)请你在会议前一天以语文课外活动小组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3分)

4.用课文原句填空。(7分)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②谁道人生无再少? , 。(苏轼《浣溪沙》)

③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④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

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赵丽宏《为你打开一扇门》)

⑤《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 。

二.(4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3分)

雪 梅

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肯降②, 骚人③阁笔费评章④。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 梅一段香。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②降(xiáng),服输。 ③骚人,文人,诗人。 ④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5.最后两句采用对偶,请在后一句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1分)

6. 读完全诗,尤其是后两句,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想借雪梅的争春,让我们明白某些道理。请写出你从中明白的道理。(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1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7.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何不试之以足?

(2)而剑不行。

8.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先自度其足 ( ) ②反归取之 ( )

③楚人有涉江者( ) ④遽契其舟 ( )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章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宁信度,无自信也。

10.假如你当时也在郑人那个集市上或是在楚人的那条船上,面对他们的这种做法,你会如何劝说他们呢?(任选一个作为你劝说的对象)(3分)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1—15题。(12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选自《往事依依》)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回忆的往事。(2分)

12.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对作者产生了哪些影响?(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3.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具体指什么?(2分)

14.“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这句放在段尾有何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15.“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于漪老师就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位抓住了“注满情思的眼睛”。请用简要的话语刻画你的一位小学老师的讲课情态。(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0题。(17分)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1] [2]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名师指导:在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高效复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