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20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 正文

20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

[05-18 21:32:3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597
概要: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1.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2分)12.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3分)(二)阅读朱自清的《春》,完成13—17题。(12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
20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2分)

12.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3分)

(二)阅读朱自清的《春》,完成13—17题。(12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你说一说。(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4、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3分)

15、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描写无形的春风。请问,文中划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2分)

16、第⑥自然段中,作者除直接写雨外,还写了些什么?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分)

17、第⑧-⑩自然段,以三个句子并列结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分别赞美了春天哪些方面的特点?(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8分)

屋檐下的光阴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闲读宋词,陶醉于古人的乡村生活,更勾起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庇护着我度过快乐童年。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我便知道,春天来了。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屋檐下筑巢为荣。

⑤那时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燕巢。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⑥夏天,我与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祖母躺在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她手握葵扇,轻轻摇动,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

⑦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时,大雨顺着屋檐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那时我总爱拿水桶在屋檐下接雨。老母鸡也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天真无邪地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里透着慈爱。

⑧长大后,我离开了童年居住的老屋。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的梦。回到老家,八十多岁的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

⑨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⑩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游走。

18.本文写了我对屋檐的哪些美好记忆?(3分)

19.选文开头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20.仔细阅读第⑧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的梦”的感受? (2分)

三、作文(40分)

21.文题:那一天,阳光好温暖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做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相关推荐

上一页  [1] [2]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