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语文辅导资料初二语文试卷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训练» 正文

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训练

[05-18 21:30:48]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语文试卷   阅读:8436
概要: 予以问上人10,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11。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也。”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注释] 1.留再宿:停留了两天。 2.幢葆:旌旗和车盖。 3.离褷:形容枝叶像羽毛初生的样子。 4.蜿蜒:形容松枝弯曲似蛇爬行。 5. :众横交错的样子。 6.组绣:编织。 7.埙篪:古代的两种乐器。 8.驰骤:奔腾 9.槊:长矛。 10.上人:指和尚。 11.六尘:佛经教义将色、声、香、味、触和法叫作六尘,尘是脏污的意思。佛经认为,六尘会染六官(眼、耳、鼻、舌、口和意)。明心之本,使心地明净的根本。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皆值雨( ) ②因得备悉其变态( )③或如铁马驰骤( ) ④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A.但闻波涛声彻昼夜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B.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 名之者谁C.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 以其境过清D.留阁上又三日
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训练,标签:初二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予以问上人10,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11。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也。”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注释] 1.留再宿:停留了两天。 2.幢葆:旌旗和车盖。 3.离褷:形容枝叶像羽毛初生的样子。 4.蜿蜒:形容松枝弯曲似蛇爬行。 5. :众横交错的样子。 6.组绣:编织。 7.埙篪:古代的两种乐器。 8.驰骤:奔腾 9.槊:长矛。 10.上人:指和尚。 11.六尘:佛经教义将色、声、香、味、触和法叫作六尘,尘是脏污的意思。佛经认为,六尘会染六官(眼、耳、鼻、舌、口和意)。明心之本,使心地明净的根本。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皆值雨( ) ②因得备悉其变态( )

③或如铁马驰骤( ) ④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 )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但闻波涛声彻昼夜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 名之者谁

C.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 以其境过清

D.留阁上又三日,乃归 乃记之而去

22.下列句子诵读停顿标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

B.观之者,目/为之明。

C.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

D.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2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

24.文章第二自然段在描绘景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四.作文(40分)

一位高僧道德高妙,深得僧众崇拜。他非常喜欢兰花,一日出门讲学,他的弟子在寺中悉心照料他的兰花。有一夜,弟子忘了把兰花搬回室内,是夜风雨大作,打坏了兰花。僧众们有惭愧又害怕。过几日,这位高僧讲学回来,僧众忐忑不安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请求他的责罚。高僧淡淡一笑说:“我当初养花的饿目的并不是为了生气。”

请以“目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 A 2.D 3.A 4.B 5.D 6.A

7.“虽然”改“如果”。 “不仅”改“并非”。 “而且”改“而”。

8.A:3与2的和乘以5是多少? B:3加2与5的乘积的和是多少?

9. ○1齐晖同学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语言优美,在全市作文比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2彻底减负,实施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3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睡前饱食,三忌卧处当风。

10.略

11.略

12.介绍了曾是秀美山川的黄土高原几千年来的演变历程。

13.森林茂密、草地茂盛、动物成群、湖泊众多。

14.过量开垦土地破坏了天然植被;因建筑和燃料用材,砍伐森林,使森林面积缩小等等。

15.略

16。恶劣的生存环境。鼓村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倔强地一代代生活着,表现了鼓村人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为下文写他们扬起鼓威走出家张本,也是他们名扬海内外的一个重要原因。

17.反复。强调了鼓村人心中坚守着信念,要靠切实的行动征服别人。表明鼓村人憋着一股劲,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展示自我的价值。

18.第○9段是从鼓村人经济变化,鼓村人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与提高来写他们的变化。第○10段从鼓村人思想观念的变化来写他们的变化。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民情,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都有自己的绝活绝技。关键是“身在宝山要识宝”,善于把握机遇,让自己的特长、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促使自己的变化。

19.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赏析:○1语句简短有力,富有气势,与文章内容一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读来感到酣畅淋漓。○2多用修辞方法,如排比、反复、夸张、对偶等,把鼓村人的变化写活了。○3富有乡土气息和时代气息。

20.○1碰上 ○2详知 ○3有时 ○4虚假妄诞

21.A B

22.C

23.忽然又发出像虫子一样细而急得叫声,忽小忽大,像是很远又象很近。

24.比喻。使景物的声音和形象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上一页  [1] [2] [3] 


Tag:初二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试卷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达标练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