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语文辅导资料初二语文试卷2017年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正文

2017年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05-18 21:30:48]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语文试卷   阅读:8635
概要: ④如今,我们生活在强手如林的新世纪,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而道远,不思索行吗?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僵化的生活。一生中只知道吃饭、睡觉,而不会思索的人,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它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⑥生活中需要思索!9.上文的论点是:( ) (2分)A.生活中需要思索。B.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C.青年更需要思索。D.思索是何等的重要。10.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作者借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提炼出文章的观点。B.第②段中作者举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的例子并引用《论语》来证明观点。C.第④段联系现实,摆事实,讲道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D.最后一段重申观点,既强调了思索的重要性,又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11. 上文段落正确的划分是:( ) (2分)A.①/ ②③④/ ⑤⑥B.①/ ②③④⑤/ ⑥C.①②③/ ④⑤⑥D.①②/ ③④/
2017年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标签:初二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④如今,我们生活在强手如林的新世纪,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而道远,不思索行吗?

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僵化的生活。一生中只知道吃饭、睡觉,而不会思索的人,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它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

⑥生活中需要思索!

9.上文的论点是:( ) (2分)

A.生活中需要思索。

B.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

C.青年更需要思索。

D.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10.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作者借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提炼出文章的观点。

B.第②段中作者举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的例子并引用《论语》来证明观点。

C.第④段联系现实,摆事实,讲道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最后一段重申观点,既强调了思索的重要性,又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11. 上文段落正确的划分是:( ) (2分)

A.①/ ②③④/ ⑤⑥

B.①/ ②③④⑤/ ⑥

C.①②③/ ④⑤⑥

D.①②/ ③④/ ⑤⑥

12.下列各项,如选作本文补充论据,最恰当的是:( ) (2分)

A.居里夫人经过长期的实验,发现了“镭”。

B.司马迁忍受酷刑,是为完成《史记》写作。

C.刘翔刻苦训练,终于获得成功。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三、阅读积累(12分)

13.课内默写(10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树欲静而风不止, 。(季羡林《永久的悔》)

(2)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3)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5)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一句词出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句词是“____________ 。”

(6)《十五从军征》中反映我国古代兵役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 。”

(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的句子是:“ , , 。”

14.课外阅读积累(2分)

(1)千里送鹅毛, 。(1分)

(2)请写出一句激励人们发奋读书的名言(或诗词)(1分)

四、阅读理解(Ⅱ)(24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5~18题。(共10分)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山岳潜形 潜: (2)则有去国怀乡 去:

(3)至若春和景明 景: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16.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17.选文第二、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各是什么?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语调?(4分)

答:

1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2分)

(1)范仲淹: 。

(2)欧阳修: 。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共14分)

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试卷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