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语文辅导资料初二语文试卷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评价检测试题» 正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评价检测试题

[02-24 02:26:45]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语文试卷   阅读:8907
概要: 1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1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从表面现象分析,又要从人物内心的感情来分析。答案:特别明确“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13.文中能表现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请作简单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对其分析,说明怎样体现兄弟情深的,分析时要紧扣句子的内容。答案(示例):(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说明子敬虽不愿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评价检测试题,标签:初二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1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从表面现象分析,又要从人物内心的感情来分析。

答案:特别明确“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13.文中能表现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请作简单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对其分析,说明怎样体现兄弟情深的,分析时要紧扣句子的内容。

答案(示例):(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说明子敬虽不愿子猷知道他的死而更悲伤,但子猷却能感到子敬已死,表明兄弟情深。(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猷希望为子敬弹奏琴曲,作为送别,表明兄弟情深。(3)“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表明子猷因为子敬之死而悲痛,加之病痛,不久也随子敬而去,表明兄弟情深。

14.“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中“清算”一词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在这里表现了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算本来指列举全部罪恶和错误并做出相应的处理。这里表现了父亲对子女学习上要求的严格和态度的严厉。

15.文章中体现出母亲慈爱的地方有哪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抓住文中“泪如泉涌地哭着”、“含着泪”、“吻了几吻”这几个关键词语来概括母亲慈爱的相应语句。

答案:略。

16.母亲见“我”背书挨打,陪着“我”一同流泪,又勉强说“打得好”,你是怎样理解母亲这种矛盾心理的?(用原文中的话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17.试分析“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这处细节描写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只要抓住“含着泪”、“轻轻”、“吻了几吻”来体会母亲的爱子之情即可。

答案:这处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18.父亲打得“我”右手掌肿起“半寸高”,这样的父亲是否不爱“我”?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此题,应分析父亲这样做的原因和这样做的利与弊。原因是“我”没背好书,同时父亲打“我”也是父爱的体现,“利”是有助于“我”人生的健康发展,“弊”是方式太简单粗暴,会挫伤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答案:父亲打“我”是严厉的爱,和母亲的哭是仁慈的爱一样,都是为了“我”未来的人生更美好。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太粗暴,应当改良。

19.联系文章回答第(8)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具体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指代内容。“这样”指代的具体内容,要到(5)~(7)段中寻找。

答案:无限的“支付宝”、免费的“家政工”、全天候的“出气筒”等。

20.说出第(13)段中加点词语“家庭大战”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先找到加点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从“最重要和核心”、“矛盾冲突”两方面作答。

答案:确定某个家庭成员为最重要和核心之后而引发的激烈的矛盾冲突。

21.第(16)段“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意在说明家庭生活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抓住圣人、伟人,书记、省长,学者、教授的特点,联系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回答。

答案:不能用圣人、伟人的操行标准作为依据来指导家庭生活,不能用书记、省长的行政命令作为要求来组织家庭生活,不能用专家、学者的学术理论作为教条来规范家庭生活。

22.第(17)段中,把一家之长比喻成一头常人常常讽刺、挖苦并鄙视的猪,其理由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回答第一问注意联系《说文》和猪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特点回答。回答第二问要注意联系文本和比喻的表达效果思考。

答案:理由:他(她)本来就在“家”,《说文》以房下有豚为“家”,猪能吃苦耐劳,甘于寂寞,堪当此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试卷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评价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