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物理辅导资料初二物理试卷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联考试卷» 正文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联考试卷

[10-20 00:49:5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物理试卷   阅读:8492
概要: 25.如图7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 来测量温度的;(2)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摄氏度的两点,则A处的温度是 ▲ ,B处的温度比A处 ▲ (高/低)。26.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8所示.由图象可知:计时 ▲ s后小车开始运动;小车做的是 ▲ (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1s至5s小车通过的路程是 ▲ m,速度是 ▲ m/s.若小车的运动规律不变,在前10s内通过的路程为 ▲ m。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27、28、29每题2分,35题5分,其余各题每空1分,共36分)27.请用较粗的笔画线在图9上画出电线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28.如图10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向玻璃棱镜,请在图中画出光通过三棱镜的大致路径。29.如图11为一条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平面镜位于凸透镜焦点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和经过凸透镜的透射光线。30.如图12所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联考试卷,标签:初二物理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25.如图7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 来测量温度的;

(2)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摄氏度的两点,则A处的温度是 ▲ ,B处的温度比A处 ▲ (高/低)。

26.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8所示.由图象可知:计时 ▲ s后小车开始运动;小车做的是 ▲ (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1s至5s小车通过的路程是 ▲ m,速度是 ▲ m/s.若小车的运动规律不变,在前10s内通过的路程为 ▲ m。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27、28、29每题2分,35题5分,

其余各题每空1分,共36分)

27.请用较粗的笔画线在图9上画出电线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28.如图10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向玻璃棱镜,请在图中画出光通过三棱镜的大致路径。

29.如图11为一条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平面镜位于凸透镜焦点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和经过凸透镜的透射光线。

30.如图12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

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 尺精密

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 尺不正确,正

确使用的刻度尺的读数为 ▲ cm。

3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4,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其中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 ▲

③除了图15中实验器材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水的初温如图16所示,其读数为 ▲ ℃,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水沸腾时间,他适当减少了烧杯中的水,这样 ▲ (会/不会)降低水的沸点。

(3)图17中(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 ▲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8 98 95 98 98

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有如下发现:

①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 ▲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 ▲ min时的数据。

③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 ▲ (填“吸”或“放”)热。

32.如图18,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小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B的要求是大小相等目的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成像时 ▲ 的特点。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 ▲ 的位置。

(3)、小凯用跳棋替代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 。

(4)、小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玻璃板与桌 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自己的像相对于自己 ▲ 移动(向右/向左/不)。

33.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 cm/s。

(3)小军在做这个实验时,发现气泡上升太快,因此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用菜籽油代替水,除了菜籽油有颜色便于看清外,因为菜籽油的黏性比水大,可以让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 (选填”快”或“慢”),便于测量 ▲ (路程/时间).

3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 (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线处,他通过凸透镜可看到光源的 ▲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将大小如图乙所示的光源放在光具座15cm刻度线处,如果此时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4)同学们看了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后,进行了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一定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35.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某人在酒后驾车到南京,在经过如图19所示的标志牌后,在10分钟时间里行驶了30km的路程,请你通过计算判断他是否已经超速行驶?如果该人以最高限速匀速行驶,从该标志处到南京需要多少小时?

上一页  [1] [2] 


Tag:初二物理试卷初二物理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物理辅导资料 - 初二物理试卷
上一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