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物理辅导资料初二物理试卷八年级物理上册段考试卷» 正文

八年级物理上册段考试卷

[10-20 00:49:5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物理试卷   阅读:8389
概要: 三、综合探究题(共36分)28.(4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甲是 ▲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29.(12分)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液体汽化”时的探究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环境大气压为标准气压值):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温度/℃ 60 70
八年级物理上册段考试卷,标签:初二物理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三、综合探究题(共36分)

28.(4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甲是 ▲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29.(12分)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液体汽化”时的探究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环境大气压为标准气压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60 70 80 90 95 98 98 95 98 98 98 98

①根据探究数据记录,可以推测表中第 ▲ 分钟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可能是错误的,第8分钟物质的状态应该为 ▲ .

②由上表数据分析可以推测实验中的液体的沸点是 ▲ .

③这种物态变化能够进行的条件是 ▲ 和 ▲ .这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通常被称为 ▲ ;由此可知,液体在经历这种物态变化时,要 ▲ 热,而且温度保持 ▲ .

④如果图甲、乙是该同学观察到液体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 ▲

图是液体在沸腾前的情况, ▲ 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

⑤在下面坐标中画出实验图像

30.(4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提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① __▲ ____ ,② _▲__ _______ .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选填“超声”或“次声”).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 ▲ Hz.

31.(5分)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 ▲ .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 ▲ 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  ▲  .将现象记入下表.

布料种类 涤纶 麻 棉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5)结论: ▲ .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 ▲ 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32.(4分)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

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

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右表所

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2分)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 ▲ 、 ▲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2分)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 .

(3)(2分)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

33.(4分)人发出声音后如果要想听到回音,回音要比前一次声音滞后大于0.1秒,人耳才能分辨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当某人站在一堵墙前讲话时,清楚的听到自己说的回声,此人到墙的距离至少是多少米?

34.(3分)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 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 .

(2) 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当铜铃离甲越来越远,液晶显示屏显示的数值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76,则此时声速约为多少m/s.(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上一页  [1] [2] 


Tag:初二物理试卷初二物理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物理辅导资料 - 初二物理试卷
上一篇: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