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5 2.0 0.50 0.10 η1
2 0.7 3.0 0.60 0.12 85.7%
(1)该滑轮组至少由______个滑轮组成,表中的η1=_________。
(2)从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用同一滑轮组,所挂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越_____________。
14、答案:(1)4;80%(2)高
提示:s=5h,表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为5,则至少需要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且最后一段由动滑轮绕出来;当同一滑轮组,将不同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时,所做的额外功相同,则物体越重表明有用功越多。
15、如图所示,是一工人师傅用于粉刷楼房外墙壁升降装置示意图,上端固定在楼顶。若动滑轮质量为2.5kg,工作台上质量为7.5kg,涂料和所有工具质量为20kg,工人师傅的质量为60kg,绳重及摩擦不计(g取10N/kg)。当工作台停在距地面10米高处时,工人师傅对绳子的拉力为__________N;若工作台从距地面10m高处上升到距地面30m高处,工人师傅最少需要做________J的功。
15、答案:300;6000
提示:将工人与升降机装置看作一个整体,则承担动滑轮与整体总重的绳子段数为3,千万不能认为n=2。当升降机装置上升20m时,工人应将绳子向下拉动60m而不是40m。(注意如果工人师傅在地面上拉动绳子,则n=2)
1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着重6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在40s内物体移动了8m,拉力F做的功为1280J。求:
(1)拉力F的大小及拉力的功率;
(2)若动滑轮重12N(不计绳重及摩擦),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6、答案:(1)当物体移动8m时,n=2,则F向上拉力的距离s=2×8m=16m,
(2)
中考解析
考点预测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对本章内容的考查主要有: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功的大小计算;3、功率的实际应用及计算;4、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主要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等题型出现,分值比例约为5%。预计在今后的中考中,仍会通过本章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推理能力,还会与运动学结合在一起进行命题。
考点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例1、(南昌市)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中,说明小孩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解析:
物理力学中所指的功具备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两个要素必须同时具备,才算是对物体做了功。图A、B、D中,虽然人对物体有力的作用,但没有使物体沿力的的方向发生距离,故此时人没有对物体做功;图C中,小孩对水桶有向上的拉力,且使水桶沿着向上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故小孩对水桶做了功。
答案:C
例2、(河南省)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拉力拉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的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解析:
本题考查功的概念和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和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决定,跟其他因素无关。由 可知,木箱在两种情况下,用同样大小的拉力F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则拉力所做的功应该相等,则C正确。
答案:C
考点2 机械效率及有关计算
例3、(河南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解析: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的百分比。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的高低与做功的快慢、多少无关,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功不一定快,也不一定多,故选项A、B都错;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做功快,功率小的机械做功慢,故选项C正确;功率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大小是由功和时间共同决定,功率大的机械不一定做功多,还与做功时间的长短有关。故选项D错误。
答案:C
课外拓展
例、(2002年盐城市中考试题)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80N的物块A正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0N,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求:
(1)2s内,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对物块A所做的功;
(2)拉力F的大小及拉力F做功的功率。
解析:
物体A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显示的就是此拉力的大小,计算出物体A在2s内沿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由功的计算公式可求出拉力做功的大小;对图示这个装置而言,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所做的功为总功,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有用功,由 ,便可求出F的大小,进而计算F做功的功率
已知:G=80N VA=0.2m/s FA=20N η=80%,求(1)WA (2)F,PF
解:(1)2s内物体A沿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SA=VA•t=0.2m/s×2s=0.4m
则在2s内拉力对物体A所做功为
WA=FA•SA=20N×0.4m=8J
(2)由图可知,拉力F移动的距离S始终是物体A移动的距离的一半,即
当物体A以0.2m/s的速度运动时,拉力F移动的速度
答案:(1)8J (2)50N,5W
-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功、机械效率测试题
- › 人大附中初二物理同步寒假作业参考答案(十二)
- › 人大附中初二物理同步寒假作业参考答案(十)
- › 最新初二物理寒假作业:运动和力
- › 最新初二物理寒假作业:力学
- › 最新初二物理寒假作业:牛顿第一定律
- › 最新初二物理寒假作业:力学精选探究题
- › 最新初二物理寒假作业:力学专题选择题
- › 最新初二物理寒假作业:摩擦力
- › 最新初二物理寒假作业: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 › 最新初二物理寒假作业:重力
- › 最新初二物理寒假作业:力学知识典型题
- › 最新初二物理寒假作业:二力平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物理上册机械功、机械效率测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物理上册机械功、机械效率测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物理上册机械功、机械效率测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物理上册机械功、机械效率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