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来了,大家是不是特别开心呀?但是小编提醒大家:我们还是个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哦!鉴于此,小编精心准备了这篇2014年初三语文寒假作业:现代文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阅读《薄暮中的刀锋》,完成第16-18题。(共15分)
薄幕中的刀锋
凸凹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斑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看到我在注视着他,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
②我从家里拿出一大一小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我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③他憨然一笑,便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蹬在脚下,然后用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另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说:“干嘛不用砂轮?”他还是憨然一笑,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四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
④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一会儿,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拭一拭,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他那个不急不躁的样子,让我不禁自问: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
⑤这把刀终于磨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似乎怕我跟他争夺,他急切地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点燃了他的烟袋,嘻嘻笑。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⑥我住的是一楼,时时地到阳台上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嘴上的烟袋像个摆设。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⑦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从冰箱里拿了两听可乐,走出门去。他不知所措,推拒时竟至把窄凳带翻了。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两元纸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
⑧这时有数人拿刀出户,匠人又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却满脸惊慌,推车要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给人家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⑨我坚信,明天阳光灿烂之时,那个人一定会来,因为他知道,这里的住户,对他有期待。
16.小说记叙了“我”的一次磨刀经历,结合文章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
“我”拿出两把刀来磨,他告诉“我”这两把刀没开刃。
①
他不紧不慢地磨刀,“我”很不耐烦地回家,但又到阳台上观察他。
②
天黑之后,因为眼神不好,为避免磨不好刀,他骑车离开。
17.结合文章内容,说出第③段画线句中他脸红和“我”应该脸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答:
18.依据文中的人物描写,简要分析为什么“我”对他从“有些不耐烦”到充满期待。(不超过150个字)(7分)
答:
www.kmf8.com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21题。(共7分)
①1979年,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加州帕克菲尔德这个地方,似乎很有规律地定期发生5.5-6级地震,自1857年以来已发生了6次,平均间隔时间大约是22年。最后一次发生于1966年,据此预测下一次应该发生于1988年左右。1984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启动“帕克菲尔德实验”,并在1985年4月发布预测,有95%的把握认为,在未来的5-6年内,帕克菲尔德将会发生一次大约6级的地震,不晚于1993年1月。
②地震学家们认为,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个可以对地震的发生进行全程监控的机会。帕克菲尔德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测量地震“前兆”,1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帕克菲尔德实验”。然而,该来的地震却没有来,反而在1989年和1994年分别在旧金山和洛杉矶附近发生了破坏性地震。2004年9月28日,帕克菲尔德地震终于姗姗来迟,比预测的晚了11年。
③日本地震学界同样经历了一次类似的“滑铁卢”,结果更惨。日本在1965年已开始一项地震预测全国性项目,起初是研究性质的,但是到1978年,日本地震学家们相信在日本中部将很快会有一场8级左右的“东海大地震”。这次预测的理由和“帕克菲尔德实验”类似。日本东海地区据估计平均大约12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此时距上一次大地震(1854年)已过了120年,大地震的发生似乎迫在眉睫。日本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严阵以待,却忽视了其他地区。但是“东海大地震”至今还没有发生,却在1995年出乎意料地发生了死伤惨重的神户大地震。
④自这两次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地震学家意识到,想要对地震进行预测是不现实的,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改为研究地震机理和地震灾害的评估,而不是地震预测。1996年11月,“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无法预测,将来也无法预测。
- 2017年初三语文寒假作业:现代文阅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初三语文寒假作业:现代文阅读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初三语文寒假作业:现代文阅读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初三语文寒假作业:现代文阅读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初三语文寒假作业: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