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60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指西周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察举制 D.王位世袭制
2.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是由下列哪一诸侯国分裂而来
A.晋国 B.齐国 C.鲁国 D.卫国
3.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的是
A 齐国 B 楚国 C 秦国 D 燕国
4.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 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的铁农具是
A.部落联盟时期的 B.商朝时期的 C.春秋、战国时期的 D.夏朝时期的
6.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我国在什么时期已开始使用牛耕
A.夏商时期 B. 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7、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
A.抵御匈奴 B.抵御鲜卑 C.抵御乌桓 D.抵御月氏
8.“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兴国安邦的基本经验。下列思想家及其主张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老子“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B.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C.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韩非子“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9.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一工程的是
A 大禹 B 李冰 C 商鞅 D 秦始皇
10.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
11.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像,人们称他为“诗仙”。该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国方略上的共同特点是
A.轻徭薄赋 B.减轻刑罚 C.善于纳谏 D.重用人才
13.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③“苏湖熟,天下足”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15.王强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时,对其主要成就进行了归纳整理,其中有一项出现了错误。这一项是
A.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里的不朽篇章
C.宋代文学家具有豪放风格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D.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6.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7.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18.最新一年夏天,失而复得的国宝——圆明园生肖兽首铜像(下图)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这四件国宝当年流失海外与哪场战争有关
猴首 猪首 牛首 虎兽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军费开支、战争赔款 B.减收工商税
C.大量进口工业品 D.茶叶、棉花等滞销
20.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21.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22.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写到:“一天,吴总监来电——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攻击曹总长诸位,请诸位暂留公府。”这段文字讲述的是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3.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主张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D.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
24.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各种思潮和主张,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B.戊戌变法——马克思主义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2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 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2017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模拟试题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模拟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模拟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模拟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