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历史辅导资料初三历史同步练习初三历史同步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正文

初三历史同步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02-26 13:13:0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历史同步练习   阅读:8147
概要: [2012•山东泰安](8分)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唐太宗、元世租、明太祖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各一例。(4分)材料二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江泽民(3)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港澳回归祖国是谁提出的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2分)(1)分封制。(1分)巩固统治。(1分)(2)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修筑长城;加强对东南、岭南地区的管理。(1分。答出其中一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也可得分)唐太宗:合并州县。(1分。其它符合题意也
初三历史同步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标签:初三历史同步练习大全,http://www.kmf8.com

[2012•山东泰安](8分)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唐太宗、元世租、明太祖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各一例。(4分)

材料二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江泽民

(3)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港澳回归祖国是谁提出的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2分)

(1)分封制。(1分)巩固统治。(1分)

(2)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修筑长城;加强对东南、岭南地区的管理。(1分。答出其中一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也可得分)唐太宗:合并州县。(1分。其它符合题意也可得分)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加强对西藏和琉球的管辖。(1分。答出其中一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也可得分)明太祖:废除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1分。其它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3)邓小平。(1分)一国两制(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分)

[2012•滨州]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2分)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1分)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右面图一、图二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分)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三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

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1分)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1)商鞅变法;(2分)重视农业生产(或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或使秦国富强起来)。(1分)

(2)曲辕犁;(1分)筒车。(1分)

(3)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分)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2分)

(4)闭关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分)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不能抵挡殖民 势力的侵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分)

[2012•聊城]阅读下列材料: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商君”是谁?(1分)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2分)

(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分)其作用是什么?(1分)

(1)“商君”:商鞅(公孙鞅、卫鞅)。(1分)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1分)  “决裂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1分)

(3)措施:奖励生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每点l分,共2分。)作用:激发生产者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012•陕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校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    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藩。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藩。自此以来,完事休贴。见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轶,越在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帝式藏用,不违厥旨。

⑴从材料一划线处课看出: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  重用人才  。秦统一后,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分管行政  ,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在  明朝  (朝代)被废除。

⑵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如何使“西域内属”的?有何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初三历史同步练习初三历史同步练习大全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历史辅导资料 - 初三历史同步练习
上一篇:初三历史同步练习三次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