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语文辅导资料高一语文试题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练习» 正文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练习

[10-20 00:27:49]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8253
概要: ⑦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当代散文精品1999》)15.鲁迅称赞《史记》是“ ”。(1分)16.文章第①段的写景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分条陈述。(2分)答:17.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3分)答:18.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6分)( )( )A.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旨在表现司马迁的精神风貌。B.对给予司马迁深重苦难的社会以及这社会长期以来所沿袭的人文精神的批判,是这篇文章的主旨。C.“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 作者在“太史公”前加“我们”,是为我们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D.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E.本文文笔朴素,苍凉疏勒,含血带泪地苦诉出了几千年来文化人的追念和求索。19.第⑥段说“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练习,标签: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⑦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当代散文精品1999》)

15.鲁迅称赞《史记》是“ ”。(1分)

16.文章第①段的写景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分条陈述。(2分)

答:

17.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3分)

答:

18.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6分)(  )( )

A.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旨在表现司马迁的精神风貌。

B.对给予司马迁深重苦难的社会以及这社会长期以来所沿袭的人文精神的批判,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C.“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 作者在“太史公”前加“我们”,是为我们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

D.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

E.本文文笔朴素,苍凉疏勒,含血带泪地苦诉出了几千年来文化人的追念和求索。

19.第⑥段说“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成就了一根”怎样的“骨头”?(2分)

答:

20.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本文的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3分)

答:

21.文中所说的“社会良心”指的是什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不乏这样的“社会的良心”,请举例加以印证。(5分)

答:

六、语言运用(11分)

22.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择对象写两句话。(4分)

假如我是孔丘,疲惫地在列国周游,我一定坚定我的信念,向前,向前,向前……

2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1)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2分)

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改为

(2)学校准备召开一次家长会,请就此拟一副对联(平仄不论)(3分)

上联: 下联:

24.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2分)

(最新一年11月01日 人民网) 本报讯(记者叶洲)针对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昨天,卫生部、国家药监局、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联合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通知要求,各地要对各级各类学校食堂、校内食品小卖部、饮食店、食品超市、学校自备供水及二次供水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要特别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重点检查。检查重点包括:食堂、食品小卖部、饮食店等领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情况;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相关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落实情况等。

七、作文(60 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矮子对巨人说,我比你身材短。一个女人对男子说,我比你力气小。一个小孩对老人说,我比你经验少。一个丑妇对美女说,我比你容貌差。一个记者对富翁说,我比你贫穷。一个百姓对官员说,我比你地位低。……他们忧愁着。智者托着天平走过来,爽朗地说:“你们不必忧愁。测生命的重量,这些都不是主要的砝码。”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想,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1-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6BAABBD

二、(7-9小题每题3分,第10小题10分,每题5分,共19分)

7.C(担心)

8. B(都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如果,假设连词;却,转折连词。C.况且,递进连词;暂且,副词。D.被,介词;替,介词)

9.A(是“先皇”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

10.①亲近君子,疏远小人,那么国君就尊贵,国家就安定;疏远君子,亲近小人,那么国君就会担忧,国家就危险。这是必然的道理。

(给分点:“亲”、“远”,“殆”,判断句,大意正确,各1分,共5分)

②奏疏送入(宫中),宣仁皇后让宰相在帘前读(给她听),(然后)说道:“苏辙担心我们君臣正邪兼用,他说的话很符合道理。”

(给分点:省略的“宫中”,状语后置,“疑”、“中”,大意正确,各1分,共5分。)

三、(11-13题共10分,14题10分,共20分)

11.(2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2.(4分)①“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这是静景;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浓黑的树影也随之荡漾,这是动景。(3分)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1分)②窥”: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2分)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斜晖的眷恋之情,十分有趣,亦反衬出小院景色的美丽。(2分)(任选一个均可)

13.颈联“幽竹”“寒花”等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孤傲坚贞;尾联“新月”“新霜”等意象表现了诗人的清逸高洁。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节操高尚、胸怀澄明,心与景谐的形象跃然纸上。(意象作用2 分,诗人情怀2 分。)

14.略

四、(22分)

15.(1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原句有文字上的出入不给分)

16.(2分)(1)烘托了司马迁崇高而傲岸的形象;(2)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崇敬之情;(3)奠定了全文敬仰的感情基调;(4)用山河的秀丽与生机衬托了司马迁的悲剧命运。(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

17.(3分)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1分)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知的人,(1分)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灾祸就是必然的。(1分)

18.(6分) B(还有“对司马迁的礼赞与讴歌”) E(文笔应是“秀丽”)(答对一处得3分,多答按顺序取前两个)

19.(2分)指的是与专制皇权对立(1分)的有抱负、有肝胆的独立人格(1分)。

20.(3分)本文的标题使用了借喻(或答: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司马迁放到民族宏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里,(1分)形象地表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1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语文辅导资料 - 高一语文试题
上一篇: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试卷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