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语文辅导资料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下册)» 正文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下册)

[10-20 00:27:49]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8338
概要: 2、【答案】A【解析】B.国粹 精美绝伦 C.安详 唉声叹气 D.壅蔽3、【答案】A【解析】“放肆”是形容词,指任意,随便,不守规矩,不讲礼貌,“放纵”是动词,指毫无拘束或放任纵容,可以带宾语。“赢利”用作名词是指企业单位的利润,用作动词时指获得利润,“营利”指谋求利润。“搜集”指到处搜求,寻找,然后使之聚集,一般指较隐蔽、不易得到的东西,“收集”一般只不隐蔽的东西。“标新立异”是提出新奇的主张,显示与众不同的意思,多用于贬义,“独树一帜”是单独树起一面旗帜,偏重在创立新派,多形容建立一支独立的队伍用于褒义4、【答案】D【解析】“驴唇不对马嘴”形容答非所问。5、【答案】B【解析】A“冷静”和“研究”搭配不当;C“不仅”“而且”两句语序颠倒;D所以后面应加上&l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下册),标签: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2、【答案】A

【解析】B.国粹 精美绝伦 C.安详 唉声叹气 D.壅蔽

3、【答案】A

【解析】“放肆”是形容词,指任意,随便,不守规矩,不讲礼貌,“放纵”是动词,指毫无拘束或放任纵容,可以带宾语。“赢利”用作名词是指企业单位的利润,用作动词时指获得利润,“营利”指谋求利润。“搜集”指到处搜求,寻找,然后使之聚集,一般指较隐蔽、不易得到的东西,“收集”一般只不隐蔽的东西。“标新立异”是提出新奇的主张,显示与众不同的意思,多用于贬义,“独树一帜”是单独树起一面旗帜,偏重在创立新派,多形容建立一支独立的队伍用于褒义

4、【答案】D

【解析】“驴唇不对马嘴”形容答非所问。

5、【答案】B

【解析】A“冷静”和“研究”搭配不当;C“不仅”“而且”两句语序颠倒;D所以后面应加上“我们”。

6、【答案】B

【解析】抓住“自然”“首先”“从这个意义上讲”等关键词语即可理清句子的顺序。

7、C (A.原文在“戏曲剧种”前有“不少”这一关键限定,缺少这一关键限定,则成为以偏概全;B.“决定性的作用”,应为“先导作用”;D从第四段“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可以看出“已经失传”不正确。)

8、A (现代社会众多的娱乐方式只是抢占了“皮影戏”的部分市场。)

9、D (原文只说“不需要多少雕刻、表演手艺”而不是“技艺”,表述太绝对。)

10、B(矜:自夸)

11、A( A、均译为“才”,副词;B、代词,自己/语气副词,表揣测;C、介词,“拿”/介词,表目的;D、前一个表示原因,后一个表示凭借或手段)

12、C

13、A(“感到很不理解”,无中生有)

14、(1)昨天那盘棋,开始的时候,难道不担心自己失败而希望自己胜利吗?(畴昔、患、冀、语气各1分。畴昔:往昔、日前、以前)

(2)废掉那盘棋,收起那棋子,是保全生命远离杀机的方法啊。(敛、全生远杀、判断句式各1分)

(3)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一句1分)

15、(1)雨前,诗人野行,心旷神怡。雨中,他流露出喜雨之情。雨后,直抒了目睹奇景的惊奇和赞美之情。

(2)“任”字:遇雨时诗人任由雨水打湿自己的衣巾也不躲避(1分),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轻松、自由的心态(1分),委婉地表达了遇雨而喜雨之情(1分)。

“放”字:经山雨的洗礼,雨过天晴时的山峰更为青翠(1分),把山雨写活了,仿佛是山雨把山峰囚禁了,现在才放它出来一样(1分),表达了雨后目睹奇景的惊奇和赞美(1分)。

16、(1) 亦足以畅叙幽情 (2)术业有专攻 (3)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知来者之可追(5)“荷花淀”或“白洋淀” (6)钱钟书

17.①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②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③没有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共4分,答出两点给4分。)

18.(1)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2分)。(答比喻也可以。)

(2)反复强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一旦失去或遭到破坏,就会引发人的哀愁(2分)。

19.现代生活已经控制了我们,我们陷入了精神的困境(1分),(本该丰富深厚的)精神,渐渐变得贫乏干枯;(本该敏锐善感的)心灵,渐渐变得麻木萎缩(“精神”“心灵”这个对象给1分,“麻木”“干枯”这种状态给1分)。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揭示了当今时代我们的心灵状态(1分)。

20.(1)月新月异、变幻莫测的生活,使我们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导致我们缺少哀愁之感;(2)我们不断追求物质生活的梦想,用物质的满足来代替精神的满足,导致我们丧失了哀愁之感;(3)蒙难后的大自然使我们脱离了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心灵变得干枯,我们失去了哀愁的土壤;(4)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空洞乏味、粗鄙庸俗的作品麻木了我们的感受,污染了我们的心灵,也扼杀了我们的哀愁。(5)欲望和冷漠使我们的哀愁流落了。(共6分,答出三点即得6分)

21、“书法”“意象”“体味”“神髓”

【解析】最后一个句子就是本段的中心句,而“舍貌取神”又是这个句子的核心。只要我们抓住这个句子,找出“貌”“取”“神”三字的各自所指,就能轻易套牢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意象”“体味”“神髓”,再用上面所讲的话题法,找出本语段的话题对象——“书法”,另一关键词也便找出来了。

22、(1)(沿海省份)人均收入是内陆省份的几倍。(2分)

(2)(沿海省份)去年购房占收入比例比内陆省份高。(2分)

(3)(沿海省份)今年购房占收入比例预计仍维持较高水平,虽略有下降,但仍超过内陆省份。(2分)

(三点结论均需以“沿海省份”为陈述对象,“沿海省份”可以承前省。每句2分的构成:陈述对象1分,内容1分,具体数字这里简化为不出现表格里出现的数字以及基数词,可以出现概数词)

23、【写作指导】

审读材料提示语,不难归纳材料隐含的以下观点:面对挫折和困难,不同心理素质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应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敢于面对困难;要用智慧战胜困难等等。材料的中心句是“有成功心理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依据材料中的不同观点,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命题写作,可以看作是给材料自定话题作文。我们可以可以围绕“勇气”这一话题来写,如果当时那个年轻人畏惧困难,而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可想而知,他绝难成功。

人生就是如此,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有勇气,因此,成功需要勇气,人生需要勇气,甚至做人也需要勇气。还可以分割以下话题来命题写作。如“成长需要智慧”“遭遇挫折”“遭遇困难”“面对磨难”“享受挫折”“成长历练”等为话题。但都要突出心理素质的重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语文辅导资料 - 高一语文试题
上一篇: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反思作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