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 性
译文: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察 盛
译文: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如 凌
译文: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完成9—13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
“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
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
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
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
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
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音谬也 谬:错误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头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
D.此余之所得也 得:心得
www.kmf8.com
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①于人为可讥 ②余于仆碑
12.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B.(故)不出,火且尽
C.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D.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1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证明褒禅山本名“华山”,也就是“花山”,其用意是为后文发表议论做伏笔。
B.作者进洞后看见许多奇特的景象,但由于自己的畏惧,以致未能在洞中走得更远。
C.在作者看来,要达到预期目的,一定要具备三个重要条件,这就是“志”“力”“物”。
D.作者由山名读音的辗转讹误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而提出“深思”“慎取”的观
点。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0分)
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节选),完成14—16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
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
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
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
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
-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
- › 高一语文教案:屈原列传
- ›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 › 高一语文基本和提升学习方法
- › 怎样才能学好高一语文?
- › 高一语文教案:演绎推理教案
- › 高一语文教案:合情推理教案
- › 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 人教版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 ›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 ›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备课组计划
- › 高一语文上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
-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