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关于“皮影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皮影戏历史悠久,它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陕西,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派生出中国的地方戏曲剧种。
B.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皮影成为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D.受皮影戏表演形式和传播途径的限制,加之当年制作和表演的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皮影戏已经失传。
8.下列对阻碍“皮影戏”在中国继续发展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电影、电视、网络等众多娱乐方式使“皮影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B.皮影复杂的制作工艺及其保存的困难使“皮影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C.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要求很高,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皮影戏表演人才很不容易。
D.皮影剧团数量少,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地区,不利于皮影戏的传播。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皮影的制作有很高的难度,任何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的结果。
B.皮影戏的表演手段可以为电影所借鉴,皮影戏也可以借鉴电影的某些表现手法。
C.和传统皮影戏相比,数字化的皮影动画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利于传播。
D.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和足够的创意,皮影动画不需要技艺就可以制作完成。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数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予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①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貜然②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底(zhǐ)至,到达。②貜(jué)然:猛然。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者再三,局乃竟 竟:终了
B.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 矜:矜持
C.夫弈,小数也 数:技艺
D.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 顾:回头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是者再三,局乃竟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B.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 其皆出于此乎
C.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D.子能识其所以然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 下列各组词语中,分别表现“博弈过程的情形”和“放弃博弈的本质”的一组是
A.①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 ②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
B.①息机子从旁观焉 ②其胜何益?其败何损
C.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 ②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D.①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②画者生机,棋者杀机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离杀机保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人调整心态,止息机巧之心,从此与棋绝缘。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 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4分)
(2)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3分)
(3)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3分)
15.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诗人是以一个山雨的亲身体验者的身份写山雨的,诗人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感有何变化?(3分)
(2)请对诗中的“任”和“放”字任选一字进行赏析。(3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 (《兰亭集序》)
(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 (《师说》)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4)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5)50年代,有一大批青年作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孙犁的风格,效仿孙犁的路子写小说,即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反映时代的变化,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后来,人们把这个作家群体称之为“_________派”。
(6)《读<伊索寓言>》选自我国著名学者、作家____________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他的代表作还有诗论《谈艺录》,学术论著《管锥编》等。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 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练习题
- › 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题
- › 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练习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练习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练习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练习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