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一是交代了烛之武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 用人,但在危难时刻,能够接受规谏,勇于自责。三是赞颂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以解国难为重的爱国精神。/ 16.同:都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异:郑 伯:直截了当 烛之武:迂回曲折
17.示例:(1)大义:不计个人得失,以解国难为重;大勇:只身赴敌营,说服秦伯退兵;大智: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2 )佚之狐力荐烛之武,可谓慧眼识英雄。
18、(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你知道那是很难的。(2)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是不符合用武的准则的。(3)(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界。
三、多维视角
阅读《宫之奇谏假道》,完成19—23题。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 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 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节)
19、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假:借) B.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从:跟随)
C.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浓郁的香气)
D. 虞不腊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 是寡人之过也 ②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B.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宫之奇以其族行
C. ① 桓庄之族何罪 ② 虢,虞之表也
D. ① 师还,馆于虞 ②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21、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通过分析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
B. 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 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主题。
C. 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D. 宫之奇认为应该实行德政,力谏虞公,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② 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23、左传中哪两句名言出自这个典故?虞公为什么会灭国?这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19.B(应为“听从”) 20. C(A项①指示代词,这;②复指提前的宾语“虢”。B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表率领。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对于。) 21.D(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22.①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随它灭亡。②于是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附参考译文: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戒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随它灭亡。晋国是不可以招惹的,盗寇是不可亲近玩耍的。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谚语所说的‘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大概就是虞、虢两国的这种关系吧。”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那能害我啊?”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依从他,所以没有继承君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的史册里,就收藏在周朝王室里面。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爱?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即使晋国爱虞国的话,可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却把他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逼 到晋侯自己权位吗?至亲以尊宠相威逼,尚且杀害他们,何况是国家呢?”
虞公说,“我祭祀神灵的物品丰盛洁净,神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过,鬼神不是亲善个人的,只有有德的人才亲近。所以《周书》上说,‘上天没有亲近的人,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又说:‘祭祀的谷物没有芳香,光明 的德行才有芳香。’又说:‘百姓不能改换祭物,只有美德是最好的物品。’这样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所依据的,就只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侵占了虞国,却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神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借道)。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侵占虞国),晋国不需要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总结: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烛之武退秦师过关检测题,相信您做完试题,看过解析后对本文有了加强和巩固!
更多推荐: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
-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测试题:烛之武退秦师
- › 高一语文教案: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江南的冬景练习题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赤壁赋练习题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像山那样思考练习题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诗歌能力练习题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演讲辞能力提高题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赤壁赋习题训练一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赤壁赋习题训练二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寒假习题训练一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寒假习题训练二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现代文阅读训练
- ›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寒假语文基础训练一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暑假作业测试题:烛之武退秦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暑假作业测试题:烛之武退秦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暑假作业测试题:烛之武退秦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暑假作业测试题: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