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在VmL硫酸铁溶液中含有agFe3+,取mL该溶液稀释到4VmL,则稀
释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17、将金属钾和过氧化钠各7.8g分别与水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 A.1∶1 B.1∶2 C.2∶1 D.2∶3
18、把11g金属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盐酸中生成5.6LH2(S.P.T),此金属混合物
的可能组成为
A.镁、铁 B.锌、铁 C.钙、铁 D.镁、钙
19、今有KCl和KBr的混合物13.40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氯
气,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g,则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离子
个数之比是
A.3∶2∶1 B.1∶2∶3 C.1∶3∶2 D.2∶3∶1
20、把NaHCO3和Na2CO3・10H2O的混合物6.56g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
其中Na+浓度为0.5mol/L,如将这些混合物加热到恒重会失重
A.2.65g B.0.31g C.3.6g D.3.91g
三、填空题:
21、漂白粉的有效成份为 ,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氧化产物为 ,还原产物为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若将漂白粉投入一含少量CO2和水蒸气的密闭玻璃容器内,并且不断用强光充分照射。最终容器内剩余的固体为 ,气体为 。
22、已知物质A、B、C、D、E、F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六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
⑴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DA BC
C D
B E F
E F 。
⑵A、B、C、D四种物质分别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其最终产物为 ,
其中变质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 。将C加入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3、在t℃时某NaOH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密度为ρg/cm3,则此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t℃时NaOH的溶解度为 ,此溶液中Na+与H2O的个数比为 。
24、欲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将所需试剂或操作方法、实验现象或结论填入下表:混合物试剂或方法
实验现象或结论
NaOH溶液(Na2CO3)
NaCl固体(I2)
Na2CO3固体(NaHCO3)
FeSO4溶液(CuSO4)
25、在溴水中加入适量镁粉后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分为二份。第一份中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产生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第二份中加入烧碱溶液,反应现象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6、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Cl、K2SO4、KI、NaNO3、CuCl2、Ca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鉴定其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⑴ 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水得一无色透明溶液
⑵ 上述溶液中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并将滤液分成两份
⑶ 上述白色沉淀加盐酸时,沉淀部分溶解
⑷ 向一份滤液中加氯水及CCl4振荡静置CCl4层浅黄绿色
⑸ 往另一份滤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不溶于HNO3
根据以上实验可判断:
①肯定存在的物质有 ,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有 ,
可能存在的物质有 。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实验题
27、为了证明干燥氯气无漂白性以及卤素氧化性的强弱,可先制取氯气再进行性质实验。下图为实验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由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各仪器装置连接的顺序为(填接口序号)
接 、 接 、 接 、 接 、
⑵装置Ⅰ中的现象是 。
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 、 。
仪器Ⅱ中分别加入的试剂为 和 (按先后顺序填),其作用分别为 。
五、计算题:
28、取含MnO2的软锰矿石27.86g跟足量浓盐酸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制得5.6LCl2(标准状况),求
- 2017年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