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答题(第37题14分,第38题4分,共18分)
37.(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2分)
(2)借用西方的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宣传发动农民起义;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以改革内政,振兴太平天国。(任答其中一点,给2分)
(3)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北洋海军(任答其中两点,给2分)
(4)不正确。原因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封建顽固势力的过于强大决定。依靠封建帝王实施改良的方案决定。(原因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5)由理想变为实践,由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的探索,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由浅入深,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38. (注: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任选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得分)
参考答案:可以打破坚冰。理由:一.启动首脑外交,试探重建互信。改变首访美国做法,首选中国访问,也填补小泉五年内中日高层互访的空白。二。致力改善对华关系 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和和亚洲经济大国的中国,改善中日关系对于推进亚洲一体化稳定亚洲局势具有重大意义。三是突破亚洲外交困境,谋求更多政治利益。为此承认二战对亚洲国家造成的巨大伤害和东京审判的合理性,表示决不赞美军国主义,亦不美化甲级战犯 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中日民间友好组织的推动等等
不能打破坚冰。理由:一.访问形式大于内容,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迫于压力,不想做短命首相的一次外交举动,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二.针对中日关系的敏感话题,并没有直面回答。如浓厚靖国神社问题。在是否会以个人或首相身份去参拜这一关键点上,含糊其辞,态度暧昧,而这恰恰是中日政治关系的症结所在。其它如慰安妇的赔偿、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问题及东海钓鱼岛的主权问题都未涉及。三.少壮派政治家(二战后最年轻的首相)"鹰"派色彩更浓。主张强化日美同盟,扩展日本"自卫"防务禁区,曾是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忠实拥护者。四。二战后及当今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仍未彻底根除等等。
【总结】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大家要多做题,多总结,才能多进步。小编祝大家在www.kmf8.com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练习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练习整理
- 人大附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 › 人大附中初二物理同步寒假作业参考答案(十二)
- › 人大附中初二物理同步寒假作业参考答案(十)
- › 人大附中初二物理同步暑假作业参考答案(九)
- › 人大附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 › 人大附中2016学年度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 › 人大附中分校往届小升初面试题
- › 北京人大附中分校小升初面试题
- › 人大附中分校小升初面试考试题
- › 资料:人大附中2016年小升初面试题
- › 人大附中分校小升初面试题精选
- › 人大附中分校小升初面试
- › 小升初人大附中面试题辅导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人大附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人大附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人大附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人大附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