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物理辅导高二物理教案高二物理教案:波的形成和传播» 正文

高二物理教案:波的形成和传播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物理教案   阅读:8353
概要: 现象:①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_______,从总体上看形成凹凸相间的波。②各质点的振动沿________方向,波的传播沿_______方向,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③质点是否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_______这种波叫做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实验(三),观察弹簧上产生的疏密相间的波。实验步骤:(1)、拨动水平悬挂的柔软长弹簧一端,产生一列疏密相间的波沿弹簧传播。(2)、在弹簧上某一位置系一根红布条,代表弹簧上的质点,重复步骤(1)。①观察::红布条是否随波迁移?________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②分析:弹簧上疏密相间的波形是怎样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丝带上波产生的分析方法,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四),观察波动演示器上疏密相间的波:实验步骤:(1)、逆时针转动摇柄,演示屏上的质点排成一条水平线。(2)、顺时针转动摇柄,各个质点依次振动起来。现象:①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________,从总体上看形成疏密相间的波。②各质点的
高二物理教案:波的形成和传播,标签:高二物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现象:①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_______,从总体上看形成凹凸相间的波。

②各质点的振动沿________方向,波的传播沿_______方向,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

③质点是否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_______

这种波叫做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

实验(三),观察弹簧上产生的疏密相间的波。

实验步骤:

(1)、拨动水平悬挂的柔软长弹簧一端,产生一列疏密相间的波沿弹簧传播。

(2)、在弹簧上某一位置系一根红布条,代表弹簧上的质点,重复步骤(1)。

①观察::红布条是否随波迁移?________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

②分析:弹簧上疏密相间的波形是怎样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丝带上波产生的分析方法,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实验(四),观察波动演示器上疏密相间的波:

实验步骤:

(1)、逆时针转动摇柄,演示屏上的质点排成一条水平线。

(2)、顺时针转动摇柄,各个质点依次振动起来。

现象:①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________,从总体上看形成疏密相间的波。

②各质点的振动沿________,波的传播沿_______方向,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

③质点是否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_______

这种波叫做纵波,在纵波中最密处叫做密部,最疏处叫做疏部。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①不论横波还是纵波,介质中各个质点发生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因此,波传播的是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介质本身。

②波传来前,各个质点是静止的,波传来后开始振动,说明他们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是从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传来的。因此:波是传递_________的一种方式。

师生双边活动,实验探索,总结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

计算机辅助教学:

1、波的分类演示

2、横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规律

3、纵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规律

(形象直观,巩固升华)

知识应用:

1、课本中提到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你能想象在某次地震时,位于震源正上方的建筑物,在纵波和横波分别传来时的振动情况吗?为什么?(从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2、本来是静止的质点,随着波的传来开始振动,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该现象表明质点获得了能量

B、质点振动的能量是从波源传来的

C、该质点从前面的质点获取能量,同时也将振动的能量向后传递

D、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E、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也立即停止

F、介质质点做的是受迫振动

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机械波的例子(横波、纵波各一例)简述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动脑作业:发生地震时,从地震源传出的地震波为什么能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事故?请用本节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3、动手作业:制作简易的横波演示器。

使用大约24根饮料吸管,回形针,胶带纸。展开胶带纸,每隔2.5cm左右粘一根吸管。每根吸管两端各别上一个回形针。把胶带的一端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拨动上端(或下端)的吸管,使回形针左右振动,就可以看到横波的传播现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制作其他的实验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4、课外模拟波的形成:按照课本第4页图10—6,分组模拟波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多种形式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教后随感: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www.kmf8.com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物理教案:波的形成和传播”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上一页  [1] [2] 


Tag:高二物理教案高二物理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物理辅导 - 高二物理教案
上一篇:高二物理教案:波动图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