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690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政府统治起源于遥远的古代,人们决定共同工作,建立国民社会,指定统治者来保护和提高他们的共同利益,个人将自己的政治权力交给他们的统治者,但保留个人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任何侵犯这些权力的统治者都要被废黜。据此材料判断下列评述恰当的是①洛克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②洛克正确揭示了国家的起源 ③洛克想以此为英国革命辩护 ④洛克思想推动了英国革命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23.下列文学形式与市民阶层文化需求无关的是
A 楚辞 B 宋词 C 元曲 D 明清小说
24.“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25.董仲舒是汉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下列言论中反映了董仲舒主张的有①《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文者辞之所谓大也 ②“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③ “故为人君者”“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则“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徕臣” ④“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6.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封建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正确理解应该是
A 包含朴素辩证法思想 B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 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27.一部中国古代医书,对所载药物做了清晰分类,被《四库全书总目》赞为“盖集本草之大成者,无过于此矣。”此书为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伤寒杂病论》 D 《齐民要术》
28.在中国古代史上,三教共弘的局面出现于
A 先秦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唐宋时期
29.下列对文艺复兴性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它是古典艺术的翻版 B 它突出了神本主义的思潮
C 她是一种封建思想的升华 D 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3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世俗权力都有权束缚他。”这段话反映出马丁路德主张:
A 倡导“人性”解放 B 否定耶稣基督 C 宣扬《圣经》精神 D 否定教皇地位
31.早期科学成就是建立在长期观测的基础之上的,比如,人们发现:帆船出海航行时,随着船的渐行渐远,岸上的人们所看到的现象是船体渐渐的消失在水中,而桅杆还露在水面上。船返航时情况则相反。下列哪一种科学成就与上述观测直接相关
A 地圆学说 B 日心说 C 自由落体 D 经典力学
32.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主张
A 让每一个成年男子都参与国家管理 B 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C 国家应该由少数精英分子来管理 D 人类是有能力认识自然的
33.《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撕下罩在家庭关系上含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下列文学作品中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等待戈多》 C 《玩偶之家》 D 《母亲》
34.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席林(1874---1956)认为,为了给人类的生存提供和保障物资资料,人类必须从事经济活动,但是经济活动不是目的本身,毋宁说“最终目的是为了上帝”这是当时天主教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A 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实际 B 是宗教顺应时代的体现
C 成了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 D 挑战了西方国家社会形态
35.伽利略由于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并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终于激怒罗马教廷,虽然在教廷上他抱着顺从的态度,表示忏悔,但却始终没有放弃科学规律的认识,当其在忏悔书上签字时嘟囔着说:“可是,地球还是在运动啊!”这一历史反映了
A 当时宗教对科学进步的阻碍 B 科学家不畏权势的探索精神
C 教廷允许科学作有限的发展 D “日心说”得到广泛宣传
36.大科学家牛顿是虔诚的基督徒;哥白尼、布鲁诺与伽利略虽遭教会迫害却并不影响他们信仰基督;中世纪实验科学的倡导者培根是修士;15世纪伟大数学家库萨的尼古拉斯是天主教的枢机主教。上述现象说明
A 宗教与科学水火不容,二者斗争是永恒的 B 上述人物都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C 协调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人类智慧能够解决的问题 D 在上帝面前科学只有匍匐在地
37.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人们
A 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 对社会制度的不满 D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38.“草是绿色的,但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却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霞照射下看草,就是红色或灰色。”这一画派属于
A 古典派 B 浪漫派 C 印象派 D 现代派
39.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 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 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 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 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40.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A 追求个人自由 B 追求现实幸福 C 反对禁欲主义 D 反对等级观念
二、材料分析题(共60分,其中41题18 分,42题28 分,43题 14 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君主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君主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董仲舒《春秋繁露》
- 沈阳四校联合体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 › 沈阳四校联合体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沈阳四校联合体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沈阳四校联合体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沈阳四校联合体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沈阳四校联合体高二历史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