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被迫造反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
15.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
A.世袭 B. 多生产粮食布帛
C. 经营工商 D.取得军功
16.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 “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兼并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17.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18.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克里米亚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19.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 )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
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D.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
20.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②农业生产结构更新③新的生产技术得到应用④农民逐渐摆脱贫穷走向富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1.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22.“(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日本积极主动学习西方
B.日本学习西方领域广
C.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 ,学习外来文明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D.过多学习外国,使日本失去自己的特色
23.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B.“废藩置县”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2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B.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
25.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 2017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