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试题语文高三阅读理解试题练习» 正文

语文高三阅读理解试题练习

[10-20 00:47:15]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8575
概要: 另一个在长白山突发奇想,竟将细辛栽培成功了。大面积发展,大面积成功,不久便成了细辛栽培大户,一跺脚,方圆几十里都颤,神气得很!他们又相遇了,但都绝口不谈自己现在哪儿或干什么。让对方知道了岂不要报答人家指点之恩!客套寒暄,酒楼、舞厅,大把大把地甩钱,真潇洒真有男子汉的风度。一个想:名不虚传,果真是黄山富庶,幸亏他透露了信息给我。那一次见面,千金难买。另个想:眼见为实,到底不愧长白山宝地,若不是他告诉我真情,我还不在南方穷死?那一次见面,千载难逢。两人相见恨晚。原载《衡阳日报2003年10月27日》1.试比较南方人与北方人性格中的相似点。2.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试分别举例说明。3.南方人与北方人都能利用对方家乡的优势资源发了财,而对家乡的自身优势却视而不见,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深刻的道理呢?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作者只是客观地叙述了故事而不作一句评论,让读者去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B.小说运用了“空白艺术”,除对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致富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外,其他许多情况都未作具体描写,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激发
语文高三阅读理解试题练习,标签: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另一个在长白山突发奇想,竟将细辛栽培成功了。大面积发展,大面积成功,不久便成了细辛栽培大户,一跺脚,方圆几十里都颤,神气得很!

他们又相遇了,但都绝口不谈自己现在哪儿或干什么。让对方知道了岂不要报答人家指点之恩!

客套寒暄,酒楼、舞厅,大把大把地甩钱,真潇洒真有男子汉的风度。一个想:名不虚传,果真是黄山富庶,幸亏他透露了信息给我。那一次见面,千金难买。

另个想:眼见为实,到底不愧长白山宝地,若不是他告诉我真情,我还不在南方穷死?那一次见面,千载难逢。

两人相见恨晚。

原载《衡阳日报2003年10月27日》

1.试比较南方人与北方人性格中的相似点。

2.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3.南方人与北方人都能利用对方家乡的优势资源发了财,而对家乡的自身优势却视而不见,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深刻的道理呢?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作者只是客观地叙述了故事而不作一句评论,让读者去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B.小说运用了“空白艺术”,除对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致富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外,其他许多情况都未作具体描写,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使作品别具魅力。

C.文章通过南方人北方人发财后在酒楼、舞厅大把大把地花钱这一细节的描写,暴露了他们身上存在的享乐主义思想。

D.这篇小说突破了时空限制,南北对照,两相比较来展示两人的发家之路;且语言精炼,意味深长。

E.文章结尾说两人“相见恨晚”,表明了两人都因为未能更早见面而致使致富晚了的一种遗憾。

[参考答案]

1.穷困潦倒,不得不外出谋生;死要面子,不告诉对方自己的实情;舍得吃苦,通过勤劳致富;性格都很豪爽。

2.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在山海关的车站里两人初次相遇时,作者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写两人夸家乡富裕的场面,表现两人死要面子的性格;心理描写:北方人乘车去了黄山和南方人乘车去了长白山后,作者对两人迫不及待地想致富的心理作了细腻地刻画。

3.这是一道开放的试题,答案不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两人的家乡虽然都有优势的资源,但由于长期生活在闭塞的环境中,看不到这些产品的价值,因而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一旦走出去后,眼界开阔了,致富的大门也就向他们敞开了。这说明,只有打破地域限制,睁眼看世界,才有出路。(如答要学会换位思考或者打破思维定势都算对)

4.CE


上一页  [1] [2] 


Tag: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试题
上一篇: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