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试题余姚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正文

余姚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10-20 00:47:15]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8127
概要: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以罪废,无所归 废:罢黜,罢官B、访诸旧老 访:询问C、人固动物耳 动物:被外物所感动D、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易:轻视,看不起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B、构亭北碕,号“沧浪”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D、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身处北宋初期,因受朝中保守派陷害,被削职为民,带着心灵的创痛,流寓苏州。文章先叙写“高爽虚辟”宜居之由“思得”“不可得”而终于“得之”的过程。土居褊狭不能出气,这与其说是生理上的感觉,不如说是愤懑和抑郁的心理上的感觉。B、孙承祐的池馆遗址,环境优美而僻静,深受作者喜爱。这一段写景,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真切地写出了被自然环境深深吸引的情态。而对具体筑亭之事,仅以“构亭北碕”一语带过;至于为何取名“沧浪”,则始终未予说明,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C、作者抒写他从这一佳地获得的情
余姚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标签: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以罪废,无所归 废:罢黜,罢官

B、访诸旧老 访:询问

C、人固动物耳 动物:被外物所感动

D、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易:轻视,看不起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B、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身处北宋初期,因受朝中保守派陷害,被削职为民,带着心灵的创痛,流寓苏州。文章先叙写“高爽虚辟”宜居之由“思得”“不可得”而终于“得之”的过程。土居褊狭不能出气,这与其说是生理上的感觉,不如说是愤懑和抑郁的心理上的感觉。

B、孙承祐的池馆遗址,环境优美而僻静,深受作者喜爱。这一段写景,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真切地写出了被自然环境深深吸引的情态。而对具体筑亭之事,仅以“构亭北碕”一语带过;至于为何取名“沧浪”,则始终未予说明,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

C、作者抒写他从这一佳地获得的情趣,极力渲染内心的舒坦自然,强调与大自然的息息相通,唯与“鱼鸟共乐”。这种极端化的追求,是作者心灵上对黑暗现实所作出的逆向反应,也说明政治打击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沉重印记。

D、文章清晰地留下了仿效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的痕迹,但作者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文字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反映了自己的心态,特别是把大段议论引入文中,更显出宋人散文特有的理性风格。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形 骸 既 适 则 神 不 烦 观 听 无 邪 则 道 以 明 返 思 向 之 汩 汩 荣 辱 之场 日 与 锱 铢 利 害 相 磨 戛 隔 此 真 趣 不 亦 鄙 哉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3分)

(2)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0-21题。(7分)

南乡子•秋雨

[明]徐灿

秋风试寒初,一片乡心点滴闲。滴到湘江多是泪,珊珊。染得无情竹也斑。

百和①夜烧残,唤起征鸿行路难。梦里江南秋尚好,般般。皎月黄花次第看。

[注释]百和:百和香,由各种香料和成的香。

20、词中哪些词是描写秋雨的?(3分)

21、其中,你认为哪个词语最能表现词人此时的心情,并阐明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2-23题。(6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2、孔子所提倡的孝,就是不仅要 ,而且要 。(2分)

23、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义有什么不同?(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念高危, ;惧满溢,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

(5)缺月挂疏桐, 。谁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搜狐网和《京华时报》联合发起了“寻找平凡的良心图文征集令”,向广大网友征集在当今生活中能体现平凡的良心的图片或文章。其中 “妻子13年守候唤醒植物人丈夫”、“七旬老太天安门广场义务捡烟头十七年”“拾荒阿姨救起被撞碾压两次的女童”等事件,引起网友广泛议论。

请以“平凡的良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三语文期中考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 “载”应读“zài”

2、A。(B、“陆”应为“录”;C、“璜”应为“潢”;D、 “撼”应为“捍”。)

3、D.(A、“心有余悸”是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而此句中,“我”还没登山;B、“相反”所连接的两个分句,前一分句是为了突出后一分句的意思。而“反之”所连接的两个分句地位是并列的,因此此句中应把“反之”改为“相反”;C、第二个“不合”应改为“不和”;D、此句中“指手划脚”是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

4、B.(A、语意重复,“鸣谢”意为“表示感谢”,故前面的”表示”应删去。C、成分残缺,“志愿、兴趣”后面应加上“做法”。D、表述不当。“装修工”后应加上“来说”,而且最后一句应改为“拿的回扣比自己每天做工赚的钱多,而且来得快。)

5、B. 6、秋水微凉,沉鱼难觅,江边可叹寂寥心。 (3分)

7、(1)沈阳一中学学生着侵华日军军服参加运动会引争议。(2分)

(2)虽然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张扬个性和自由是你的权利,但我认为这种行为有失民族气节,有辱国格。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忘记国耻,丧失民族气节。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牢记历史教训,勿忘国耻,奋发图强。(3分)

8、C。牛顿表示,因电子阅读器的进入,会出现两种形式并存的市场,这里的“数字化技术”包括了电子阅读器,两种阅读指电子阅读和纸阅读。(A、“百分之五十的图书将通过下载售出” ,显然并不等于“百分之五十的图书将不再是‘纸阅读’形式的图书,因为下载售出的可以电子图书,也可以制作成纸质图书;B、文中Google将图书馆中的图书数字化,只是作者的举例,它跟“电子阅读器将进入大众市场”没有直接的关系。Google不这样做,数字化技术仍然要挑战出版业;D作者认为“电子书将不会取代旧有的‘纸阅读’形式”,是没有附加“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时间条件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试题
上一篇:金山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