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知识点高考语文作文复习:摘抄 积材 仿写» 正文

高考语文作文复习:摘抄 积材 仿写

[10-20 00:47:15]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语文知识点   阅读:8778
概要: 编者按:高考语文作文复习:摘抄 积材 仿写,不断积累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相信同学们只有更加耐心、细心的了解教材,大量训练,勤于思考总结,才能更快的提高成绩,并为今后的几轮复习打好基础。一、坚持摘抄,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大量的阅读训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古人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一则无物可写;二则无话可说;三则语言干瘪,甚至病句连篇。究其原因,还是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和素材的积累不雄厚导致的。高中生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而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以丰富的词汇和充实的素材为前提,语文学科在“环境恶劣,空间狭小”的生存状态下,如何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如何实现学生平时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就成了困扰我的一块“心病”。因此,我的作文训练第一步就是“摘抄”,每周一篇。1、摘抄美句、美段、美文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在每一个艺术家的身上都有一颗勇敢的种子,没有它,就不能
高考语文作文复习:摘抄 积材 仿写,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http://www.kmf8.com

编者按:高考语文作文复习:摘抄 积材 仿写,不断积累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相信同学们只有更加耐心、细心的了解教材,大量训练,勤于思考总结,才能更快的提高成绩,并为今后的几轮复习打好基础。

一、坚持摘抄,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大量的阅读训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古人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一则无物可写;二则无话可说;三则语言干瘪,甚至病句连篇。究其原因,还是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和素材的积累不雄厚导致的。高中生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而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以丰富的词汇和充实的素材为前提,语文学科在“环境恶劣,空间狭小”的生存状态下,如何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如何实现学生平时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就成了困扰我的一块“心病”。因此,我的作文训练第一步就是“摘抄”,每周一篇。

1、摘抄美句、美段、美文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在每一个艺术家的身上都有一颗勇敢的种子,没有它,就不能设想会有才能。”我要求学生阅读的名家名段,大都来自阅历深、见识广、语言驾驭能力强的作者之手;作品的内涵也必然大于学生的阅历、见识和语言驾驭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会受到一种无形的陶冶,有时它比获得“技巧”更为重要。文章是人格的表现。读、记这样的文章是一种人格上的熏陶、情感上的操练。

2、指导学生浏览报刊杂志上的各类文章通过阅读报刊杂志上的各类文章,达到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及时掌握当今世界的各类信息,使思想观点处于世界前沿的目的。这类文章范围宽广,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素养,为进行专题性阅读搜集线索。鲁迅也强调“不要专门看文学”。他说,专看文学书,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要“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因此,我引导学生要善于广泛地浏览各种有益书籍,从中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来丰富充实自己。

3、引导学生多写读后感。高一第一学期我要求学生单纯地摘抄,第二学期就要求在摘抄的文段后,写

下自己的感想,可多可少,一般会鼓励学生多写一些自己对文段的感悟。通过写读后感,学生把所想所感记下来,不仅理清了千头万绪,锻炼了语言的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了思考、写作的习惯;而且还能够逐步加深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也能锤炼自己的思想和提高认识生活的敏感度。经过一年不间断的训练,学生从一开始被动的阅读、摘抄,到后来习惯性的阅读、品味、感悟,不但有效地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还使一部分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每看见学生在课间拿着《读者》、《青年文摘》、《哲言》津津有味地阅读时,心里无比安慰。

www.kmf8.com

二、坚持素材积累,丰富人生感悟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材料和生活的积累就是作文的根本,也是作文的泉源。积累写作的材料,并非一天两天所能够办好的事情,是一项要靠学生自觉的、长期性的语文活动才可以做好的艰巨工作。再者,积累素材务必主动,有意识地积累,否则所得的材料也是零乱、笼统、肤浅、模糊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采集写作素材。在这方面我分两个方面来抓:

1、每两周记一件有意思、有意义或是有感悟的小事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就能看出,写作要求已经回归到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特别是对身边小事的感悟,如08年高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等都向细节和情感回归,而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正是对细节的把握和对人生的感悟。因此,我在在引导学生搜集写作材料时,特别提醒他们注意身边的“小事”。让学生明白:写作文,未必写人人皆知的大事才是好文章,只要写出有意义,对自己或别人能构成一定影响的事情就可以啦。事件虽小,但反映的问题,揭示的道理并不小,就达到了写作目的。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有启发、有教育意义的人物或事件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就是最真诚的写作素材。同时,只有细致地观察了生活,精细地体验了生活,深刻地思索了生活,所得的素材才丰富、深刻、系统。

2、根据主题词,每两周搜集事例和名人名言各3个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材料的运用不够准确,尤其是在议论文当中。如一次让学生写一篇主题为“忍让”的议论文,但是在评改时发现,不少学生所引用的材料竟然是“忍耐”!由此,我发现只是让学生盲目的积累素材还远远不够,素材的积累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我每两周安排一个主题词,如“自律”、“自省”、“合作”、“机遇”等,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按要求搜集事例和名人名言,并评选出最好的材料一起学习、积累。经过一年的积累,学生的作文内容明显丰富了许多,内容空洞、语言干瘪的情况大有好转。我所教的两个班在统考中的作文平均分达到42分,平时乐于积累,善于积累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比其他学生高出许多。学生谢盈在高二时参加2005年江门市作文比赛,其作品《20年之后》以独特的视觉、丰富的内涵、坚实的文字功底获得江门大市唯一一个特等奖。


Tag:高三语文知识点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知识点
上一篇: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