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发生某个片段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常发生于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利用此原理可进行诱变育种;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性状,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原材料。
3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原有的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并不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交叉互换)或后期;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36.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37.染色体组型(核型)指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人的核型:44+XX或XY;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包括22条常染色体和X、Y性染色体DNA;DNA测序是测DNA上所有碱基对的序列。
38.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生长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9.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亲代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特点是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逐步出现生殖隔离,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④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具有不定向性;⑤基因突变的利与害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⑥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1.物种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
4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43.常见物种形成方式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逐渐出现生殖隔离。此外,通过多倍体育种也可以形成新物种。
44.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等四种成分。
45.种群密度变化的原因一般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无关。
46.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47.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8.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生态系统是指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所以物质循环带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9.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是同时进行,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5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食物网形成原因是许多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基本相似。
-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纠错
- › 高中生物试卷大全
- ›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 › 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指导:细胞分裂知识点
- ›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物与环境
- ›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 › 高中生物知识点:遗传和变异
- ›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命活动的调节
- ›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 高中生物知识点:新陈代谢
- ›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
- › 高中生物遗传学相关定义
- › 2016高中生物考点归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纠错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纠错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纠错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