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地理复习高三地理教案高三地理教案:整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正文

高三地理教案:整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0-20 00:47:15]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地理教案   阅读:8908
概要: 答案:(1)D (2)B【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2011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学科基础测试)右图是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女王头(蕈状石)。她大约4 000岁,头部可以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读图,回答1,2题。1.酷似造型地貌景观“女王头”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B.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C.地壳断裂——地壳抬升——化学溶蚀D.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2.小明在“女王头”附近捡到一块岩体标本,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及测量,并判断其为砂岩。那么观察到的岩石薄片最接近(图下方为比例尺) ( )(2011•湖南联考)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3.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 B.背斜C.向斜 D.断层4.图中甲和丁两处可能都有含煤
高三地理教案:整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标签:高三地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答案:(1)D (2)B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学科基础测试)右图是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女王头(蕈状石)。她大约4 000岁,头部可以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读图,回答1,2题。

1.酷似造型地貌景观“女王头”的形成过程是 ( )

A.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B.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C.地壳断裂——地壳抬升——化学溶蚀

D.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2.小明在“女王头”附近捡到一块岩体标本,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及测量,并判断其为砂岩。那么观察到的岩石薄片最接近(图下方为比例尺) ( )

(2011•湖南联考)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4.图中甲和丁两处可能都有含煤层和煤层气,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甲、丁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5.若该地地表甲处为谷地,丁处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2010•聊城模拟)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C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据此完成6~7题。

6.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图4反映了塔里木盆地中沙尘暴形成时的风场状况,读图完成7~8题。

8.粉尘和黄土堆积海拔最高的区域在

A.昆仑山北坡 B.天山南坡C.帕米尔高原东侧 D.盆地东部

9.盆地东部所示地貌

A.能指示当地的盛行风风向 B.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是典型的风化地貌 D.是流水沉积地貌

(2011•聊城质检)“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3~4题。

10.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11.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甲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乙为地质循环示意图。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涯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读图回答32~33题。

12.图甲所示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3.有关图甲岩石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发现化石 b受高温高压变性两成 c可能埋藏有煤炭 d由火山活动形成

A.ac B.ad C.bc D.bd

(2011•杭州模拟)分析材料一、二,回答14~15题。

材料一 气候是影响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见材料二)。

材料二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14.据材料分析,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

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内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

15.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

A.亚马孙平原 D.浙闽丘陵

C.西伯利亚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

二、综合题

16.(2011•江西百校联考)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河流下游河水的补给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6分)

(2)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10万年后位置最可能(2分)(  )

A.①位置上游 B.①位置下游

C.保持①位置不变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秋游时,同学们对图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将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一:向斜成谷;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17.下面是“地面物质循环简略图式”,读后回答:

(1)图中各字母分别代表岩石、岩浆或碎屑物质。请将各字母表示的地理名称写在下面相应空格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三地理教案高三地理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地理复习 - 高三地理教案
上一篇:高三地理教案:整合城市化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