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地理复习高三地理试题高三上册地理期中模拟试卷» 正文

高三上册地理期中模拟试卷

[10-20 00:46:57]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地理试题   阅读:8134
概要: 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D.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23.图示区域的地壳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读地质剖面图,完成24~25题。2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A. ① B. ②C. ③ D. ④25.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A.岩层 B.向斜 C.背斜 D.断层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26~27题。26.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B.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C.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D.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27.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皮肤癌患
高三上册地理期中模拟试卷,标签:高三地理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

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

D.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

23.图示区域的地壳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clip_image029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24~25题。

2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岩层 B.向斜 C.背斜 D.断层

clip_image031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26~27题。

26.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27.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

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皮肤癌患者增多

读某区域图,回答28~29题。

clip_image033

28.A、B两点都在回归线上,但自然带有很大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处自然带比B处自然带的种类成分和群落结构都复杂

B.B处自然带比A处季节影响大,树木冬季落叶

C.A处自然带受信风及寒流的影响

D.B处自然带是在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下形成的

29.下列有关A、C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气候都是全年高温少雨

B.两地气候的形成的主要是由地形因素造成的

C.A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C地气候湿热,人迹罕至

D.两地都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移的理想地

www.kmf8.com

本文导航

1、首页2、 根据材料 ,回答问题3、 卷Ⅱ 

根据材料,回答30~32题。

材料一我们从土地上拔起一棵野草,往往并不十分轻松,即使拔起来了,根部也往往带起一个不小的土砣。一棵草尚且如此,一棵树、一片森林的作用更是可想而知了。

clip_image035

材料二取两只广口玻璃瓶,放于向阳的窗台上,里面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其中一瓶内放入一枝带叶的新鲜枝条,另一瓶内放入等粗的玻璃棒,数小时后,会发现放入枝条的瓶内水位明显低于另一瓶的水位。据测,一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和蒸腾8000吨水。

30.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森林所起的生态作用主要是

A.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来源:Z§xx§k.Com]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31.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

D.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3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33~34题。

clip_image037

33.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人口数量少 C.经济落后 D.远离东部

34.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读材料,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35~36题。

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的南方“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宋朝时北方大量的人口南移,先进农具和灌溉工具的发明(唐时的秧马,宋时的新式水车)提高了生产力,使这一带“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苏湖熟,天下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地理试题高三地理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地理复习 - 高三地理试题
上一篇:高三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